尿常规检查可初步提示尿崩症,其患者尿液颜色清淡、尿比重低于1.005,但不能确诊,确诊需结合禁水-加压素试验、血浆抗利尿激素测定、影像学检查等,不同人群尿崩症在尿常规检查及诊断中有不同特点,特殊病史人群诊断时需参考相关病史。
尿常规检查可初步提示尿崩症,其患者尿液颜色清淡、尿比重低于1.005,但不能确诊,确诊需结合禁水-加压素试验、血浆抗利尿激素测定、影像学检查等,不同人群尿崩症在尿常规检查及诊断中有不同特点,特殊病史人群诊断时需参考相关病史。
尿常规检查可作为尿崩症初步筛查的手段之一。在尿崩症患者的尿常规检查中,通常可见尿液颜色清淡,尿比重一般低于1.005。这是因为尿崩症患者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尿液被稀释,从而表现出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的特点。但仅通过尿常规检查不能确诊尿崩症,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尿崩症的确诊需结合的其他检查
1.禁水-加压素试验:这是诊断尿崩症的重要试验。禁水试验时,患者在一定时间内禁止饮水,观察尿液浓缩情况。正常情况下,禁水后尿液浓缩,尿比重会升高。而尿崩症患者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或作用障碍,禁水后尿液不能有效浓缩,尿比重仍低。此时给予外源性加压素(如垂体后叶素),若为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尿液浓缩,尿比重升高;若为肾性尿崩症,给予加压素后尿液浓缩不明显。
2.血浆抗利尿激素(ADH)测定: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血浆ADH水平往往低于正常;肾性尿崩症患者血浆ADH水平正常或升高。通过测定血浆ADH水平可以帮助区分中枢性和肾性尿崩症。
3.影像学检查:对于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以排除垂体、下丘脑部位的肿瘤、外伤、先天畸形等病变,这些病变可能是导致中枢性尿崩症的原因。
不同人群尿崩症在尿常规检查及诊断中的特点
儿童人群:儿童尿崩症可能因先天因素或后天疾病引起。在尿常规检查时,同样需关注尿比重等指标。儿童在进行禁水-加压素试验等检查时,需特别注意儿童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医护人员应给予更多的安抚和引导,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同时,儿童的头颅影像学检查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考虑辐射剂量等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成年人群:成年尿崩症患者在尿常规检查中表现的尿液稀释、尿比重低等特点与儿童类似,但成年患者在进行病因排查时,需考虑其生活方式、职业暴露等因素,如长期接触某些有毒物质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肾性尿崩症等情况。
特殊病史人群:有垂体、下丘脑部位手术史或头部外伤史的人群,出现尿崩症相关表现时,尿常规检查发现异常后,在进行进一步诊断时需将这些病史作为重要参考信息,因为这些病史是导致中枢性尿崩症的常见危险因素,在诊断过程中要重点排查相关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