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疾病
胃食管反流疾病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临床表现有典型症状(烧心、反流)和非典型症状(胸痛、吞咽困难、呼吸道症状等),诊断需依据症状评估结合辅助检查(胃镜、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阻抗监测、食管压力测定等),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疾病,了解其相关方面有助于认识和应对该疾病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婴幼儿的LES发育尚不完善,抗反流屏障功能较弱,且食管蠕动功能差,胃排空延迟,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老年人则可能因食管黏膜退变、LES压力降低等因素,使得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增加。
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某些特殊情况或病程发展中可能会有不同表现,不过总体上男女发病概率无显著特异性的绝对差异导致发病机制有明显不同的情况。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肪饮食会使LES压力降低,从而增加胃食管反流风险;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也易促使胃内容物反流;吸烟可降低LES压力,还会减少食管黏膜血流量,影响食管黏膜的防御功能;饮酒会直接损伤食管黏膜屏障,并且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反流的可能性。
病史方面:患有某些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可能影响胃肠动力和胃酸分泌,进而引发胃食管反流;做过食管手术等导致食管结构改变的病史,也会破坏正常的抗反流机制,增加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发生几率。
临床表现相关情况
典型症状:烧心和反流是最常见的典型症状。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
非典型症状:可能出现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后背、肩部等,类似心绞痛,容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还可能有吞咽困难,初期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可呈间歇性吞咽困难,后期因食管瘢痕形成狭窄,可呈持续性吞咽困难;另外,部分患者会有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这是因为反流物刺激或损伤食管外组织器官所致。
诊断相关要点
症状评估:根据患者典型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基本可初步怀疑胃食管反流疾病,但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辅助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疾病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有无食管炎、食管溃疡等,还能排除其他食管病变;24小时食管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量化检查,通过监测食管内pH值的变化,了解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反流;食管阻抗监测可检测非酸性反流、弱酸反流等情况,弥补pH监测的不足;食管压力测定可了解LES压力等食管动力情况。
胃食管反流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疾病,通过对其定义、发病机制中各相关因素影响、临床表现以及诊断等方面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该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