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检查及骨髓象分析是诊断急性白血病可靠依据,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有原始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且比例超30%等特征;细胞化学染色可辅助诊断并区分类型,如过氧化物酶等染色有不同表现;免疫分型检测利用特异性抗原精准判断类型;儿童患者骨髓穿刺需精细操作并考虑心理等,老年患者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免疫等因素影响,且要注重医患沟通让配合诊断
一、骨髓穿刺检查及骨髓象分析
骨髓穿刺检查是诊断急性白血病最可靠的依据之一。通过骨髓穿刺抽取骨髓液,进行骨髓象分析。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象中,会出现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大量增殖的情况,通常原始细胞和早幼粒细胞等幼稚细胞的比例会明显增高,一般超过30%就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象中可见大量原始粒细胞等髓系幼稚细胞异常增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象中则可见大量原始淋巴细胞等淋巴系幼稚细胞异常增多。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在骨髓象上有各自的特点,但都以原始及幼稚细胞比例显著增高为主要特征。
二、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可辅助诊断急性白血病并帮助区分白血病的类型。例如,过氧化物酶染色(POX)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时,原始粒细胞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呈阴性反应;苏丹黑B染色(SB)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价值与POX相似;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活性降低,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活性增高。通过这些细胞化学染色的结果,结合骨髓象等情况,可以进一步明确急性白血病的类型,为诊断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三、免疫分型检测
免疫分型检测利用白血病细胞表达的特异性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细胞会表达不同的免疫标志物。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常表达CD13、CD33、CD117等抗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常表达CD10、CD19、CD22等抗原。通过免疫分型检测可以更精准地判断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分化阶段,从而明确急性白血病的具体类型,这对于准确诊断急性白血病以及制定治疗方案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患者,骨髓穿刺操作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精细操作下进行,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状态,尽量减轻其恐惧和不适感。在进行骨髓象分析等检查时,要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影响因素综合判断。对于老年患者,骨髓穿刺过程中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肺功能等方面的基础疾病,操作需更加谨慎。在免疫分型检测等过程中,要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同时,无论是儿童还是老年患者,在整个诊断过程中都要注重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让他们了解诊断的必要性和过程,以更好地配合诊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