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和玫瑰糠疹区别
银屑病与玫瑰糠疹在病因、临床表现、病程及组织病理学方面存在差异。银屑病病因是遗传与环境多因素相互作用,表现为多种皮疹形态、好发于特定对称部位、病程长且有复发倾向,组织病理有表皮角化过度等改变;玫瑰糠疹病因多认为与病毒感染等有关,典型皮疹为玫瑰色斑疹等、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病程有自限性,组织病理有表皮轻度改变等。
一、病因方面
银屑病: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遗传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约有3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环境因素包括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精神紧张、外伤、手术、妊娠、肥胖、酗酒、吸烟等,这些因素可诱发或加重银屑病。例如,有研究表明,链球菌感染可触发点滴状银屑病的发生。
玫瑰糠疹: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如人疱疹病毒-6型、人疱疹病毒-7型感染等。也有观点认为与自身免疫反应、药物反应、代谢障碍等有关,但病毒感染是较为公认的相关因素之一。
二、临床表现方面
银屑病
皮疹形态:皮疹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和红皮病型,其中寻常型最常见。寻常型银屑病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淡红色发亮的薄膜,称为“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可见点状出血,称为“Auspitz征”。皮疹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四肢伸侧、头皮和背部多见,皮疹形态多样,如点滴状、斑块状、地图状等。
好发部位:常见于头皮、肘部、膝关节伸侧等部位,呈对称性分布。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但青壮年相对多见。
玫瑰糠疹
皮疹形态:典型皮疹为覆有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斑丘疹,皮疹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皮疹开始为单个母斑,直径可达2-5cm,呈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或黄红色,境界清楚,上覆细薄鳞屑。1-2周后,陆续出现较多较小的子斑,子斑形态与母斑相似但较小。
好发部位: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一般头面部和手足部位较少累及,多见于青中年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
三、病程方面
银屑病:病程较长,有复发倾向,部分患者病情可反复发作,甚至迁延终身。有些患者可在冬季加重,夏季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无明显季节性规律。
玫瑰糠疹:病程有自限性,一般持续6-8周可自行消退,但也有少数患者病程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一般愈后不易复发。
四、组织病理学方面
银屑病: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角质层内有Munro微脓肿,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真皮乳头水肿向上延伸,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周围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
玫瑰糠疹: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棘层轻度肥厚,细胞内水肿,可见海绵形成,表皮内可见少数淋巴细胞浸润形成的小水疱,真皮乳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