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疱型手癣和汗疱疹
水疱型手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多单侧发病,真菌学检查阳性,需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预防要保持手部清洁干燥等;汗疱疹病因不明,常双侧对称发病,真菌学检查阴性,以对症治疗为主,预防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特殊人群患病各有特点需特殊关注,二者可通过病因、临床表现、治疗、鉴别诊断要点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区分。
水疱型手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皮肤癣菌喜欢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有手足癣病史的人群更容易自身传染引发手癣,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拖鞋、毛巾等也可能感染,一般有明确的真菌接触史或自身其他部位癣病史,年龄、性别无特定倾向性,但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比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汗疱疹: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过敏体质、精神因素(如紧张、焦虑)、接触过敏原(如金属镍、铬等)、出汗不良等有关,有一定遗传易感性,多见于青年人群,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受精神因素等影响而发病。
临床表现方面:
水疱型手癣:多单侧发病,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水疱可融合,疱液清澈,干涸后脱屑,常伴有瘙痒,病情久了可出现手掌皮肤粗糙、增厚等,真菌镜检或培养可发现致病真菌。
汗疱疹:好发于手掌、手指侧面、指端,常对称分布,水疱一般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疱液清澈或略浑浊,水疱干涸后形成脱皮,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烧灼感,发作有季节性,春末夏初多见。
治疗方面:
水疱型手癣:主要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膏。
汗疱疹:以抗炎、止痒、减少汗液分泌等对症治疗为主,如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地奈德乳膏等,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同时要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调节情绪等。
水疱型手癣和汗疱疹的鉴别诊断要点
真菌学检查:水疱型手癣真菌学检查阳性,可找到致病真菌,而汗疱疹真菌学检查阴性。
发病部位特点:水疱型手癣多单侧发病,汗疱疹常双侧对称发病。
病程及病情演变:水疱型手癣若不治疗,病情可能逐渐加重,范围扩大,汗疱疹有一定自限性,但易反复发作。
水疱型手癣和汗疱疹的预防措施
水疱型手癣预防: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患癣的动物或他人的癣病部位,不共用毛巾、拖鞋等个人物品,积极治疗自身其他部位的癣病,免疫力低下者要注意增强免疫力,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汗疱疹预防: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如某些金属饰品等,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压力,出汗多者注意保持手部干爽,可使用止汗剂等,注意手部皮肤保湿,使用温和的护手霜。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水疱型手癣时,由于皮肤娇嫩,要选择刺激性小的抗真菌药物,且避免儿童搔抓导致感染扩散;孕妇患汗疱疹时,用药需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外用药,同时要缓解其紧张情绪,因为孕期精神因素可能影响病情;老年人患水疱型手癣时,要注意基础疾病的控制,如糖尿病等,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手癣的治疗和恢复,患汗疱疹时要注意皮肤保湿,避免因皮肤干燥加重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