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和痔疮有什么区别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形成脓肿,多因肛腺感染,有相应临床表现,检查靠肛门指诊等,多需手术治疗;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肿大,分内痔等,有便血等表现,检查靠视诊等,先保守治疗,严重才手术。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多因肛腺感染引起,肛腺开口于肛窦,肛窦易受损伤及细菌侵入而引发感染,感染蔓延至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形成脓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相对多见,久坐、便秘、腹泻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增加发病风险,有肛窦炎、直肠炎等病史者更易患肛周脓肿。
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的常见疾病。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久坐、久站、便秘、妊娠等,导致直肠下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屈曲扩张形成静脉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女性在妊娠等特殊时期因腹压增加等因素也易患痔疮。
二、临床表现
肛周脓肿:主要表现为肛周持续疼痛,起初为胀痛,随后可逐渐加重为持续性跳痛,病变处明显红肿,有硬结和压痛,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若为肛门周围皮下脓肿,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但高位脓肿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等,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痔疮:内痔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可为滴血、喷血或手纸上带血,一般无疼痛,当内痔脱出嵌顿、感染时可出现疼痛;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若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则有剧痛,称为血栓性外痔,儿童外痔相对少见,多与不良排便习惯等有关。混合痔则兼有内痔和外痔的表现。
三、检查方法
肛周脓肿:医生通过肛门指诊可触及直肠壁外肿块,有压痛,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超声检查可帮助判断脓肿的位置和大小,对于复杂的肛周脓肿,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脓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儿童进行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尽量减少辐射等不良影响。
痔疮:肛门视诊可观察到痔块的大小、位置等情况,直肠指诊一般不作为痔疮的常规检查,但可排除直肠内其他病变,肛门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内痔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儿童进行肛门镜检查时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尽量减轻患儿不适。
四、治疗原则
肛周脓肿:一旦诊断明确,多需手术治疗,如脓肿切开引流术等。对于部分低位单纯性肛周脓肿,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但多数情况仍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儿童肛周脓肿治疗需谨慎,手术时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特点,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
痔疮: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疗,如改善生活方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改变排便习惯等)、坐浴(温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局部用药(如痔疮膏等)等。只有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时才考虑手术治疗,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儿童痔疮一般先以保守治疗为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等改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