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急救的方法
癫痫相关的应对包括发作时的现场急救、发作停止后的后续处理以及预防与长期管理。发作时要确保安全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发作时间;发作停止后需观察状况并及时就医;预防与长期管理要规律生活作息、避免诱发因素。
一、癫痫发作时的现场急救
1.确保安全环境:立即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场所,远离火源、水池、尖锐物品等危险区域,防止患者在发作过程中受伤。例如,将患者移至平整的地面或床铺上。
对于儿童患者,因其活动范围相对较小且好奇心强,更要提前清理周围可能导致伤害的物品,如玩具尖角等,避免在发作时碰撞受伤。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特殊病史的患者,要特别留意其发作时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如心脏疾病患者需关注心率等变化。
2.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患者的衣领、腰带等束缚部位,使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
儿童的气道相对狭窄,更应密切观察头部偏向角度是否合适,及时清理口腔异物。对于有癫痫持续状态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既往有长时间癫痫发作史的,要格外关注气道情况,必要时准备好急救设备如吸痰器等。
3.记录发作时间:可用手机等设备记录癫痫发作的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这对医生判断病情和后续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发作时间记录的重要性相同,但儿童患者家长可能因紧张等原因需提前熟悉记录方法,以便准确记录。对于有复杂病史的患者,记录发作时间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二、癫痫发作停止后的后续处理
1.观察患者状况:待患者发作停止后,观察其意识是否恢复、呼吸是否平稳、有无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
儿童患者意识恢复可能相对较快,但仍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对于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即使发作停止,也需更细致地观察是否有新的神经症状出现。
2.及时就医:即使患者发作已停止,也应尽快将其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和评估,因为癫痫发作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明确病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婴幼儿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更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全面检查。有癫痫家族史的患者,及时就医有助于早期干预和管理病情。
三、癫痫的预防与长期管理(虽非急救但相关)
1.规律生活作息: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过度疲劳等。对于儿童患者,要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时间,这有助于减少癫痫发作的诱因。
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作息要求有所不同,一般儿童需保证10-14小时睡眠时间,成年人需7-9小时睡眠时间。有睡眠相关性癫痫的患者,更要严格遵循规律作息。
2.避免诱发因素:如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避免强烈的声光刺激、避免情绪大幅波动等。对于有特定诱发因素的患者,要格外注意规避。例如,有些患者在闪光刺激下容易发作,就应避免接触闪烁的灯光。
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癫痫发作,需特别注意情绪和生活规律的调整。有饮酒习惯的患者,要严格戒酒,因为酒精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