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怎么会得脑膜炎
新生儿脑膜炎的成因复杂,感染途径包括产前母亲感染病原体经胎盘血行传播给胎儿,产时胎儿吸入或吞入被污染羊水、胎膜早破增加感染几率,产后皮肤、黏膜、脐部等成为感染入口;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使病原体易繁殖并侵犯脑膜;早产和低体重、先天性缺陷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针对新生儿需加强护理,家长要做好皮肤和脐部护理,医院医护人员要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人员接触,若新生儿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新生儿脑膜炎的感染途径
1.产前感染:母亲在孕期受到感染,病原体可通过胎盘血行传播给胎儿。例如母亲患有李斯特菌感染,细菌能够穿越胎盘屏障,使胎儿在子宫内就被感染,增加新生儿患脑膜炎的风险。母亲孕期的其他感染如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也可能通过类似机制影响胎儿。
2.产时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因吸入或吞入被病原体污染的羊水而感染。若母亲产道存在大肠杆菌、B族链球菌等病原体,胎儿经过产道时,这些病菌就可能进入胎儿体内,进而引发脑膜炎。另外,胎膜早破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胎膜早破时间越长,胎儿感染的几率越高。
3.产后感染:出生后,新生儿的皮肤、黏膜、脐部等是常见的感染入口。皮肤破损后,细菌容易侵入;脐部护理不当,可导致脐炎,细菌可能通过脐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到达脑膜引发炎症。新生儿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医护人员的手等,也可能感染病原体。如医院环境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若消毒不彻底,就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
二、新生儿自身因素
1.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免疫细胞功能较弱,无法有效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例如新生儿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和吞噬功能较差,对细菌等病原体的杀灭能力不足,使得病原体更容易在体内繁殖并侵犯脑膜。
2.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血脑屏障能够阻止病原体和毒素等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但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通透性较高,病原体更容易突破这一屏障,到达脑膜引起炎症。
三、其他相关因素
1.早产和低体重: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身体各器官发育更不成熟,免疫力更低,比足月儿更容易发生感染。他们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功能不完善,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一旦感染,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发生脑膜炎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
2.先天性缺陷:如神经管缺陷等先天性疾病,会使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更容易暴露于病原体,增加感染的机会。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新生儿,由于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异常,身体抵抗力下降,也可能增加患脑膜炎的风险。
对于特殊人群即新生儿,要格外注意护理。家长要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做好脐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在医院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新生儿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新生儿,避免交叉感染。如果新生儿出现发热、嗜睡、呕吐、烦躁不安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脑膜炎带来的严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