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治疗包括诱导缓解、缓解后(巩固、维持)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支持治疗。诱导缓解用化疗等方案;缓解后巩固杀残留细胞,部分急淋需维持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分自体和异基因;支持治疗包括防感染、成分输血、维持营养,特殊人群老年和儿童治疗需考虑自身特点及加强相关支持。
一、诱导缓解治疗
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治疗是通过化学药物杀灭大量白血病细胞,使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正常。常用的化疗方案有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H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等,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进行诱导缓解治疗,这基于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二、缓解后治疗
1.巩固治疗
通过进一步化疗巩固诱导缓解的疗效,杀灭残留的白血病细胞。一般会采用与诱导缓解方案类似但可能有所调整的化疗方案,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反应来确定,目的是尽可能清除体内残余的白血病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2.维持治疗
对于部分白血病患者,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巩固治疗后可能需要进行维持治疗。维持治疗通常采用较温和的化疗方案,持续一定时间,以长期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维持病情缓解状态。其原理是持续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防止复发。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
1.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采集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在大剂量化疗或放疗后回输,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适用于部分适合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尤其是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其优势在于移植物不会发生排斥反应,但存在复发风险。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采集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者,利用供者的免疫细胞来攻击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有望根治白血病。但异基因移植存在较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如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需要严格的配型和移植后管理。
四、支持治疗
1.防治感染
由于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需注意保护性隔离,加强口腔、皮肤、肛周等部位的护理。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这需要依据病原学检查结果来合理选择抗生素。
2.成分输血
根据患者的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进行成分输血,如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输注血小板预防出血等。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输血时需更谨慎评估,避免过多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
3.维持营养
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和治疗的顺利进行。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关注营养摄入,以满足其生长发育和治疗的需求,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治疗时需更加注重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选择相对温和且能耐受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支持治疗,密切监测治疗反应和并发症;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化疗方案的选择需兼顾疗效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支持治疗中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关怀和营养支持,确保其在治疗过程中能较好地耐受治疗并最大程度保障未来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