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后遗症都有哪些
中风可引发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瘫痪、运动不协调)、认知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症、构音障碍)、吞咽障碍(包括吞咽困难)、二便失禁(包括尿失禁、大便失禁),不同障碍有其相应成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如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会影响各障碍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等
一、运动功能障碍
1.肢体瘫痪:中风后常见一侧肢体肌力下降甚至完全不能活动,这是由于脑部负责运动调控的神经通路受损,影响了对肢体肌肉的神经支配。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由于身体机能本身有所下降,肢体瘫痪的恢复相对更慢。例如,有研究显示,65岁以上发生中风后出现肢体瘫痪的患者,完全恢复正常运动功能的比例低于年轻患者。
2.运动不协调:表现为平衡能力差、步态异常等,如走路时肢体运动无法协调配合,容易跌倒。这与脑部控制运动协调的区域受损有关,生活方式不健康、有长期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运动不协调加重的情况,因为基础疾病会进一步损害神经及血管等组织。
二、认知障碍
1.记忆力减退:患者可能出现近期记忆力下降,难以记住新发生的事情,这是因为中风影响了大脑中与记忆相关的脑区,如海马体等。对于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记忆力减退的情况可能更为明显,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脑部神经细胞的损伤。
2.注意力不集中: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或完成某项任务,这与脑部神经信息传递受到干扰有关。患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由于脑部血管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认知障碍表现。
三、言语障碍
1.失语症:包括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无法流畅表达)、感觉性失语(能发音,但言语内容无意义,无法理解他人语言)等。是由于脑部语言中枢受损所致,在女性患者中,某些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对言语障碍的恢复有一定影响,但总体恢复情况主要取决于脑部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2.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不清、说话费力等,是因为控制发音的肌肉运动协调障碍,这与脑部相关神经传导通路受损有关,有长期脑血管病家族史的患者,其发生构音障碍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四、吞咽障碍
1.吞咽困难:进食时容易出现呛咳、食物难以咽下等情况,是由于脑部支配吞咽反射的神经受损,导致吞咽相关肌肉协调功能异常。老年人由于本身吞咽功能随年龄增长有所退化,发生中风后吞咽障碍的风险更高,且吞咽困难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需要特别关注其饮食的质地和进食方式,如选择糊状、泥状等易吞咽的食物。
五、二便失禁
1.尿失禁:膀胱控制功能丧失,出现不自主排尿,这是因为脑部神经损伤影响了对膀胱的神经调控。对于患有糖尿病且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的中风患者,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因为糖尿病会损害神经和血管。
2.大便失禁:肠道控制功能出现问题,无法自主控制排便,与脑部神经对肠道的支配功能受损有关,有长期便秘病史的中风患者,发生大便失禁的可能性相对更大,需要注意肛周皮肤的护理,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