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可出现体温异常(如体温不升、波动)、一般状况改变(精神萎靡、吃奶减少)、皮肤黏膜表现(皮肤黄疸、出血点)、呼吸异常(呼吸增快或不规则)、消化系统表现(呕吐、腹泻)等,对高危新生儿如早产儿等,家长需密切观察上述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检查,早期诊治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一、体温异常
新生儿败血症时体温可出现多种异常情况,部分新生儿表现为体温不升,这是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感染等因素影响下产热减少;而有些新生儿可能出现体温波动,如体温一会儿升高,一会儿又下降,这是由于病原体侵入后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失衡。例如,研究发现约有相当比例的败血症新生儿存在体温方面的这种不稳定表现,炎症因子的释放会干扰体温调节机制,使得体温不能维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
二、一般状况改变
1.精神萎靡:新生儿会显得反应差,嗜睡,对周围刺激的反应减弱,比如叫其名字或轻轻触碰时,不如正常新生儿那样有明显的回应。这是因为败血症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毒素等物质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得新生儿的精神活动受到抑制。
2.吃奶减少:新生儿正常情况下吃奶较为积极,但患败血症时会出现拒奶或吃奶量明显减少的情况。这是由于感染引发的全身不适,包括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同时机体的能量代谢改变,导致新生儿对吃奶的需求降低。
三、皮肤黏膜表现
1.皮肤黄疸:部分新生儿败血症会出现黄疸加重或消退延迟的情况。这是因为病原体感染后,红细胞破坏增多,或者肝脏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使得胆红素的代谢出现紊乱。例如,研究显示败血症新生儿中约有一定比例存在黄疸异常的表现,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能力下降,都可能导致黄疸的改变。
2.皮肤出血点:可见皮肤出现散在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这是由于感染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当机体处于败血症状态时,炎症反应会影响凝血系统的平衡,使得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容易出现出血倾向。
四、呼吸异常
新生儿败血症时可能出现呼吸增快或呼吸不规则的情况。呼吸增快是机体为了代偿缺氧等情况而出现的呼吸频率改变,而呼吸不规则则可能是由于感染累及呼吸系统或影响了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节。例如,肺部可能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或者毒素影响了呼吸中枢,从而导致呼吸方面的异常表现。
五、消化系统表现
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呕吐是因为胃肠道受到感染的影响,胃肠功能紊乱,而腹泻则是肠道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这些消化系统的表现也是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较为常见的症状特点之一,是机体感染后全身反应在消化系统的体现。
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等高危人群,家长要密切观察其上述症状表现。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体温异常、精神萎靡、吃奶减少、皮肤黄疸或出血点、呼吸异常、消化系统症状等情况,应高度警惕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培养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因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新生儿败血症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