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并非完全突发,其发生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逐渐演变的结果,但部分患者起病可较为急骤。发病有渐进因素,如遗传因素从胚胎期埋下隐患,环境因素中化学物质接触、辐射暴露均是长期影响使细胞逐渐恶变;也有起病急骤情况,因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迅速及个体差异,不同患者起病表现不同,儿童、女性及有基础病史患者发病也符合上述规律。
一、发病的渐进因素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患者患急性白血病的风险增加,如唐氏综合征患者,其21号染色体异常,在出生后一定年龄段(通常儿童期)患急性白血病的概率高于正常人群,这表明遗传背景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因素,从胚胎发育时期就可能埋下患病隐患,并非突然发生。
2.环境因素长期影响
化学物质接触:长期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引起骨髓细胞的基因突变等改变,这个过程是渐进的,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和接触量的积累,细胞逐渐发生恶变,一般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发展为急性白血病,并非突然接触后立即发病。例如长期在化工厂工作且接触苯类物质的人群,在长期接触过程中,骨髓造血干细胞逐步受到影响,发生克隆性增殖异常等变化,最终导致急性白血病的发生。
辐射暴露:长期接受小剂量电离辐射,如职业性长期接触辐射的工作人员,辐射会损伤细胞的DNA,引起细胞的变异,这个过程是逐步进行的,不是突然发生的。辐射导致细胞的损伤修复机制紊乱,细胞不断发生异常增殖,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能发展为急性白血病。
二、起病急骤的情况及原因
1.细胞增殖失控迅速: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克隆性增殖非常迅速,大量原始和幼稚细胞在骨髓及外周血中堆积,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会迅速出现一系列症状,如严重贫血、感染、出血等表现。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虽然其发病与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等因素有关,但在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时,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急剧增加,患者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高热、严重出血倾向等急骤起病的表现。
2.个体差异导致起病表现不同:不同患者由于自身的身体状况、免疫功能等因素不同,疾病的表现形式和起病急缓也有差异。一些身体状况较差、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在白血病细胞增殖到一定程度时,迅速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看起来起病较为突然,但实际上疾病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身体发育特点,若存在遗传易感性或长期接触环境危险因素,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也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细胞恶变过程,只是儿童可能不能及时察觉早期的微小变化,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表现出明显症状;对于女性患者,在相同的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下,发病机制与男性无本质差异,但需要关注女性特殊的生理周期等对身体整体状态的影响,不过这并不改变急性白血病发病的渐进与急骤起病表现的总体情况;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其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身体对白血病细胞恶变过程的反应,例如本身有血液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白血病细胞的恶变过程可能受到基础疾病的干扰,但最终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急性白血病的发生,起病表现符合上述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