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婴幼儿睡觉表现
脑损伤婴幼儿存在睡眠状态、姿势、呼吸等多方面异常,包括睡眠周期紊乱、易惊醒,头位和肢体异常姿势,呼吸节律及音异常,家长需重视婴幼儿睡觉表现,保持睡眠环境安静舒适,密切关注异常表现,及时带就医,早期干预对预后重要
一、睡眠状态异常
1.睡眠周期紊乱:脑损伤婴幼儿的睡眠-觉醒周期常与正常婴幼儿不同,正常婴幼儿有相对规律的睡眠周期,而脑损伤婴幼儿可能出现睡眠周期缩短或延长的情况。例如部分脑损伤婴幼儿可能睡眠周期仅为正常的1/2-2/3,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大脑内调节睡眠-觉醒的神经递质系统和神经环路,如涉及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相关的脑区功能受损,导致睡眠周期的正常调控机制紊乱。
2.睡眠中易惊醒:脑损伤婴幼儿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在睡眠过程中,较小的声音、光线变化等都可能引起他们的惊醒。这是由于脑损伤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处理能力下降,使得大脑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阈值降低,当有轻微刺激时,就容易从睡眠状态被唤醒,表现为突然的肢体抖动、眼睛睁开等。
二、睡眠姿势异常
1.异常头位姿势:部分脑损伤婴幼儿可能出现头位的异常姿势,如头后仰、头偏向一侧、头前屈等。头后仰可能与颈部肌肉张力异常有关,脑损伤影响了颈部肌肉的神经支配,导致肌肉张力失衡,从而出现头后仰的姿势;头偏向一侧可能是由于颈部两侧肌肉张力不对称,这与脑损伤后大脑对颈部肌肉控制的不均衡有关。
2.肢体异常姿势:睡眠中脑损伤婴幼儿的肢体也可能呈现异常姿势,例如上肢屈曲内收、下肢伸直僵硬等。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锥体束等运动传导通路,导致肢体的肌张力异常,上肢屈曲内收是由于屈肌肌张力增高,下肢伸直僵硬则是伸肌肌张力增高的表现,这种异常姿势在睡眠时也会持续存在。
三、睡眠中的呼吸异常
1.呼吸节律改变:脑损伤婴幼儿可能出现呼吸节律的改变,如呼吸暂停、呼吸急促或呼吸深浅不一等。呼吸暂停可能是由于脑损伤影响了呼吸中枢的正常功能,呼吸中枢位于脑干等部位,脑损伤导致其对呼吸的调控失常;呼吸急促可能是因为身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同时脑损伤影响了对呼吸频率的精细调节,使得呼吸频率加快以试图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2.呼吸音异常:部分脑损伤婴幼儿睡眠时可听到异常的呼吸音,如呼吸音粗、有啰音等。呼吸音粗可能是由于上呼吸道因肌肉张力异常等原因出现狭窄,导致气流通过不畅;有啰音则可能是存在肺部的炎症或痰液等分泌物积聚,而脑损伤婴幼儿自身的排痰等能力可能因神经功能受损而下降,使得分泌物在气道内积聚,从而出现啰音。
四、特殊人群(婴幼儿)温馨提示
对于脑损伤婴幼儿,家长在观察其睡觉表现时需高度重视。要注意保持婴幼儿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避免过多的外界刺激。同时,要密切关注婴幼儿睡眠中的各种异常表现,如持续的睡眠周期紊乱、严重的异常姿势或呼吸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带婴幼儿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因为早期干预对于脑损伤婴幼儿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婴幼儿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睡眠等相关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