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怎么引起的
肛瘘主要由肛周脓肿发展而来、特定疾病因素(如克罗恩病、结核杆菌感染)、医源性因素(手术因素、检查因素)引起,不同年龄人群在各因素影响下有不同特点,如青少年因代谢旺盛等易由肛周脓肿发展为肛瘘,老年人修复能力弱也易迁延不愈,克罗恩病患者易因肠道炎症累及肛周形成肛瘘,结核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易因结核杆菌感染引发,手术及检查操作不当也可导致医源性肛瘘。
一、肛周脓肿发展而来
发病机制:肛周脓肿是肛瘘的重要前期病变。当肛门腺感染后,炎症会向周围组织蔓延形成脓肿,脓肿自行破溃或经人为切开引流后,原发感染灶(如肛门腺)仍持续存在,感染容易沿着管道蔓延,进而形成肛瘘。例如,肛门腺发生阻塞感染,细菌大量繁殖,引发肛周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形成脓肿,若脓肿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治疗,就很可能逐渐发展为肛瘘。
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肛周脓肿进而发展为肛瘘,但青少年由于身体代谢旺盛,肛门腺等组织发育相对活跃,且如果有不良生活方式,如久坐、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会增加肛门腺感染的风险,相对更易出现肛周脓肿并发展为肛瘘;而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肛周组织修复能力减弱,一旦发生肛周脓肿,也较容易迁延不愈发展为肛瘘。性别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肛周脓肿发展为肛瘘的不同,但男性通常活动量相对较大,可能在一些情况(如外伤等)下增加肛周感染机会,不过这并非绝对导致肛瘘的性别特异性因素。
二、特定疾病因素
克罗恩病:这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在肠道发生炎症时,病变可能累及肛周组织,导致肛瘘的形成。其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异常有关,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肠道组织,引发持续的炎症反应,炎症蔓延至肛周就容易形成肛瘘。克罗恩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只要肠道出现炎症累及肛周,就有较高的肛瘘发生风险,且病情容易反复,治疗相对复杂。
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也可引起肛瘘。当结核杆菌侵袭肛周组织时,会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结核性病变,进而形成肛瘘。这种情况在有结核病史或接触过结核患者的人群中更易发生,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由于机体抵抗力差,感染结核杆菌后更易引发肛周结核病变并发展为肛瘘。
三、医源性因素
手术因素:在一些肛门直肠部位的手术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肛瘘。例如,内痔手术时结扎部位过高或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蔓延形成肛瘘;肛瘘手术时若手术方式选择不当,也可能影响愈合,导致肛瘘复发或形成新的肛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儿童患者由于组织娇嫩,手术中更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导致医源性肛瘘;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状况特殊,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更需严格规范操作以减少医源性肛瘘的发生风险。
检查因素:如在进行肛门直肠镜检查时,若操作粗暴,可能损伤肛管直肠黏膜,导致感染发生,进而引发肛瘘。不过这种医源性肛瘘相对较少见,但在检查过程中仍需规范操作以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检查时都需要医护人员谨慎操作,儿童患者检查时更要轻柔,减少对肛门直肠黏膜的损伤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