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症状早期症状
败血症有多种表现,全身症状有发热且儿童、老年人表现有特点,常伴寒战;感染相关局部表现包括皮肤黏膜的皮疹、黏膜损伤及局部感染灶的相应表现;其他系统早期有消化系统的食欲减退等症状和神经系统的精神萎靡等表现。
一、全身症状
1.发热:败血症患者早期常出现发热症状,可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8.5℃以上,也有部分患者为低热,但体温多波动且难以通过一般的退热措施完全控制。这是因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发热。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败血症引起的发热可能更为显著且不易控制,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发热表现可能不典型,需特别注意。
2.寒战:与发热常相伴出现,是由于病原体释放的毒素等物质作用于机体,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收缩,从而出现寒战表现。在婴幼儿群体中,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寒战可能不太容易被准确察觉,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肢体活动等情况来判断。
二、感染相关局部表现
1.皮肤黏膜表现
皮疹:部分败血症患者早期可出现皮疹,皮疹的形态多样,可为瘀点、瘀斑,也可为斑丘疹等。瘀点、瘀斑多为出血性皮疹,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导致血管损伤,引起血液渗出所致。例如,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可出现特征性的瘀点、瘀斑,开始为鲜红色,迅速增多、扩大,可融合成片。对于有基础皮肤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生败血症时皮疹表现可能与普通人群有所不同,更需引起重视。
黏膜损伤:口腔黏膜可能出现溃疡、出血等情况,这是因为感染导致机体凝血功能等受到影响,同时局部组织受到病原体侵袭。在儿童患者中,若出现口腔黏膜异常表现,家长应警惕败血症的可能,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2.局部感染灶表现:患者可能存在原发感染病灶,如肺部感染时可出现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泌尿系统感染时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皮肤软组织感染时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不同部位的原发感染灶有其相应的典型表现,医生可根据原发感染灶的情况辅助判断败血症的可能。例如,对于有皮肤外伤后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的患者,要高度怀疑败血症的可能,需进一步排查。
三、其他系统早期表现
1.消化系统: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感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病原体及其毒素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在老年人中,本身胃肠道功能就相对较弱,败血症引起的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加重其营养不良等情况,需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处理。儿童患者若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及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和感染控制。
2.神经系统:部分患者早期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表现。对于婴幼儿来说,神经系统表现可能更为隐晦,如出现嗜睡、哭闹不止等情况。这是因为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惊厥、意识障碍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因此需密切关注儿童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神经系统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