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脂肪肝是什么
酒精性脂肪肝是长期大量饮酒致肝脏疾病的早期阶段,发病与酒精代谢产生有害物质、脂质代谢紊乱有关,早期多无症状或有非特异性症状,诊断靠病史、实验室、影像及肝活检,治疗需戒酒、营养支持,预防要控饮酒量、健康生活,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
酒精性脂肪肝是因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是酒精性肝病的早期阶段,主要是由于酒精在肝脏内代谢,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蓄积。
二、发病机制
1.酒精代谢相关: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脱氢酶将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脱氢酶又将乙醛转化为乙酸,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活性氧等有害物质,损伤肝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等结构,影响肝细胞正常的代谢功能。
2.脂质代谢紊乱:长期饮酒会干扰肝脏正常的脂质代谢,导致脂肪酸合成增加、氧化减少,同时影响脂蛋白的合成与分泌,使得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
三、临床表现
1.一般情况:多数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
2.肝脏体征:肝脏可能会轻度肿大,质地正常或稍韧,一般无压痛或仅有轻度压痛。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有长期大量饮酒史,一般男性每日饮酒折合乙醇量超过40g,女性超过20g,持续5年以上;或两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超过80g/d(乙醇量(g)=饮酒量(mL)×酒精浓度(%)×0.8)。
2.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可轻度升高,AST/ALT比值常大于2,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较明显,还可能有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异常。
3.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检查可见肝脏实质回声增强,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等脂肪肝的典型超声表现;CT检查可见肝脏密度降低,肝脏CT值与脾脏CT值的比值小于1等。
4.肝活检:肝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酒精性脂肪肝的金标准,可见肝细胞内有大泡性或混合性脂肪变。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
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关键措施,早期戒酒可使肝脏病变部分或完全恢复。
营养支持:补充高蛋白、低脂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E、维生素K及叶酸等。
2.预防
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维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等情况,有助于降低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风险。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男性:通常饮酒量相对较大,需特别注意控制饮酒频率和量,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如B超等,以便早期发现肝脏病变。
2.女性:女性对酒精相关肝损伤的易感性可能相对较高,即使饮酒量少于男性,也可能更容易发生酒精性脂肪肝,所以女性更应严格限制饮酒。
3.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饮酒会加重肝脏损伤及基础疾病的进展,这类人群应绝对戒酒,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肝脏情况。
4.儿童及青少年:由于儿童及青少年肝脏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饮酒对肝脏的损害更为严重,应坚决避免饮酒,同时家长应引导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