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和甲下脓肿的区别
甲沟炎与甲下脓肿在定义与病理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甲沟炎是甲周皮肤皱襞炎症,局部症状轻、全身症状少,诊断靠体格检查等,轻症可热敷等,重症切开引流;甲下脓肿是指甲下方化脓感染,局部症状重、全身症状可明显,诊断需重点查甲下及可借助影像学,治疗需拔除指甲引流。
一、定义与病理部位
1.甲沟炎:是甲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是甲周皮肤皱襞的炎症反应,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多因微小刺伤、挫伤、逆剥或剪指甲过深等损伤导致,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变部位主要在指甲周围的皮肤皱襞处。
2.甲下脓肿:是指甲下方的化脓性感染,多由甲沟炎蔓延扩散至甲下所致,也可因外伤直接导致甲下感染,同样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感染。病变部位在指甲下方的甲床与指甲之间的区域。
二、临床表现差异
1.甲沟炎:
局部症状:早期表现为指甲周围组织红、肿、热、痛,一般症状相对较轻,若未及时处理,炎症可逐渐加重,有的可出现化脓,但脓液主要局限在甲周皮肤皱襞处。
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除非感染严重扩散,但相对甲下脓肿来说全身症状出现概率低、程度轻,年龄较小儿童因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但也多以局部症状为主。
2.甲下脓肿:
局部症状:指甲下方可见明显的肿胀、疼痛,由于脓液积聚在甲下,指甲与甲床之间有黄色或灰白色的脓液,指甲可能有浮起感,疼痛较为剧烈,因为甲下空间相对封闭,脓液积聚产生的压力较大。
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等,年龄较小儿童由于自身抵抗力弱,全身症状可能更明显,如发热、精神萎靡等,且感染扩散风险相对更高。
三、诊断方法区别
1.甲沟炎:
体格检查:观察指甲周围皮肤皱襞处的表现,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基本可初步判断,一般通过视诊和触诊即可,对于低龄儿童检查时需更加轻柔,避免引起患儿过度哭闹。
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需要常规进行实验室检查,若怀疑感染严重或有全身症状时,可进行血常规检查,看白细胞计数等是否升高,辅助判断感染情况。
2.甲下脓肿:
体格检查:除了观察指甲周围情况外,重点检查指甲下方,可发现指甲浮起,甲下有脓液积聚,通过触诊可感知甲下有波动感,这是较典型的表现,对于低龄儿童检查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患儿不适。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借助B超等检查,明确甲下脓液积聚的范围等情况,年龄较小儿童做影像学检查时需考虑辐射等因素影响,谨慎选择。
四、治疗原则不同
1.甲沟炎:
轻症:早期可采用局部热敷、理疗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促进炎症消退,低龄儿童可通过温暖的毛巾敷等方式,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
重症:若有化脓,可进行切开引流,切开部位在甲周皮肤皱襞处,引流出脓液,一般不需要全身应用抗生素,除非感染严重扩散,年龄较小儿童切开引流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加重。
2.甲下脓肿:
治疗:需要拔除指甲,以彻底引流甲下的脓液,因为甲下脓肿脓液积聚在指甲下方,单纯局部处理难以完全引流,拔除指甲后可充分引流脓液,促进炎症消退,对于低龄儿童拔除指甲时要考虑其承受能力,尽量减少痛苦,术后要注意护理,防止感染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