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鸣与耳鸣区别
脑鸣是患者自觉脑内有异常鸣响的主观症状,常见于中老年人,与脑供血不足等因素相关,病变部位在脑部相关结构,需进行脑部相关检查,治疗针对病因并关注心理状态;耳鸣是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主观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与耳部病变关系密切,病变部位主要在耳部结构,需进行耳部专科等检查,治疗针对耳部病因及关注心理因素,儿童耳鸣需谨慎处理制定个体化方案。
一、定义与症状表现
脑鸣:是指患者自觉脑内有鸣响如虫蛀、蝉鸣等异常声音的一种主观症状,多表现为持续的脑内嗡嗡声等,一般不会出现耳部的器质性病变相关表现,声音主要来自颅内。常见于中老年人,可能与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病变、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相关,比如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容易出现脑鸣症状。
耳鸣:是指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刺激的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主观症状。声音多样,可为蝉鸣声、嗡嗡声等,可单侧或双侧发生。其发生与耳部病变关系密切,如外耳道堵塞(耵聍栓塞等)、中耳炎、内耳病变(梅尼埃病等)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比如儿童若有耳部感染也可能出现耳鸣。
二、病变部位差异
脑鸣:病变部位主要在脑部相关结构,如脑血管、神经中枢等部位出现功能或结构异常时易引发脑鸣,像脑动脉硬化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就可能影响脑内神经信息传递等,从而产生脑鸣感觉。
耳鸣:病变部位主要在外耳、中耳或内耳等耳部结构,外耳病变如耵聍阻塞外耳道,会影响声音传导引发耳鸣;中耳病变如中耳炎导致中耳腔积液等,会干扰声音正常传导;内耳病变如毛细胞受损等,会直接影响声音的感知和转换,引发耳鸣。
三、检查手段区别
脑鸣:通常需要进行脑部相关检查,如头颅CT可观察脑部结构有无器质性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情况;头颅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脑部软组织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脑部微小病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检测脑部血管的血流速度等,评估脑供血情况,对排查脑鸣相关的脑血管因素有重要意义。
耳鸣:首先会进行耳部专科检查,包括耳镜检查观察外耳道、鼓膜等情况;纯音听阈测试可评估听力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听力损失及损失程度;声导抗检查能了解中耳传音功能等;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还会进行内耳MRI等检查,以排查内耳病变等情况。
四、治疗原则不同
脑鸣:治疗需针对可能的病因进行,若为脑供血不足引起,可能需要改善脑循环的相关措施,如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可使用一些改善脑血流的药物(具体药物需根据病情由医生判断);若为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可能需要调节神经的治疗等。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部分脑鸣患者可能存在焦虑等情绪,心理因素也可能加重脑鸣症状。
耳鸣:对于外耳道耵聍栓塞导致的耳鸣,取出耵聍后耳鸣多可缓解;中耳炎导致的耳鸣需进行抗炎等治疗中耳炎;内耳病变引起的耳鸣则根据具体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如梅尼埃病可能需要调节内耳积水等治疗。同时耳鸣患者也可能存在心理方面的影响,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等。对于儿童耳鸣,要尤其谨慎处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听力等有影响的药物,需根据儿童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