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得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妊娠相关、自身及生活方式等多因素有关。遗传方面,直系亲属有糖尿病患者会增加风险;妊娠相关因素包括胎盘激素影响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易引发;自身因素有年龄大、既往有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史;生活方式因素包含饮食结构不合理(高糖高脂等)、缺乏运动等,这些因素均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患病风险。
一、遗传因素
1.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孕妇的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在妊娠期间出现糖代谢紊乱。例如,某些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或存在易感基因位点时,妊娠期间身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增加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
二、妊娠相关因素
1.胎盘激素的影响:胎盘会分泌多种激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这些激素在妊娠中晚期会对抗胰岛素的作用,使孕妇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胰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代偿,但如果胰腺的代偿功能不足,就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引发妊娠期糖尿病。一般在妊娠中晚期这种激素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也是妊娠中晚期更易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孕期体重变化: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孕妇在孕期体重增加过快,尤其是孕前体重指数(BMI)较高(BMI≥24kg/m2)的孕妇,身体的代谢负担加重,胰岛素抵抗会进一步加剧,使得血糖调节出现障碍,增加了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例如,孕前BMI较高的孕妇,妊娠期间需要更加注意体重的合理控制,以降低患病风险。
三、自身因素
1.年龄因素:孕妇的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年龄较大的孕妇(如年龄≥35岁)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相对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包括糖代谢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加之妊娠期间身体的生理变化,使得年龄较大的孕妇更易出现糖代谢紊乱,从而增加了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
2.既往糖尿病史或糖代谢异常史:如果孕妇既往有过糖尿病史,或者在孕前就存在糖代谢异常但未被诊断出来,那么在妊娠期间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升高。因为既往的糖代谢问题可能使得身体在妊娠期间对血糖的调节基础就比较薄弱,难以适应妊娠带来的生理变化,进而容易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
四、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结构不合理:孕期如果孕妇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例如大量食用糖果、蛋糕、油炸食品等,会导致摄入的糖分过多,超出身体正常的代谢负荷,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同时,饮食中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也会影响血糖的稳定。例如,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的孕妇,其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2.缺乏运动:孕期运动量过少也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生活方式因素。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身体更好地调节血糖。如果孕妇在孕期缺乏运动,身体的代谢功能会下降,胰岛素的作用效率降低,使得血糖更容易升高,从而增加了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例如,长期久坐不动的孕妇,相对而言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比经常进行适量运动的孕妇要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