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属于血癌范畴,其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贫血、出血、感染、浸润等,通过血常规和骨髓穿刺检查诊断,治疗包括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并监测指标调整。
一、急性白血病属于血癌范畴
急性白血病是血癌的一种。血癌是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而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根据受累的细胞系列不同,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等主要类型。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它是由于淋巴细胞系列的前体细胞发生恶性克隆性增生所致,其细胞形态学等特征符合白血病的定义,属于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也就是血癌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急性髓系白血病
是髓系造血干/祖细胞恶性疾病,同样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癌细胞在骨髓等造血组织异常增殖,影响正常造血功能,属于血癌的范畴。
二、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相关因素及影响
(一)年龄因素
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易患急性白血病。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较为常见,可能与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则可能因机体衰老,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染色体不稳定等原因增加患病风险。
(二)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中,性别差异不是非常显著的主导因素,但在某些亚型中可能有细微差别,不过总体上不是决定是否患病的关键性别特异性因素。
(三)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等,会增加患急性白血病的风险。长期暴露于高辐射环境下,比如接受过不当的大剂量辐射照射,也可能诱发急性白血病。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降低患病几率。
(四)病史因素
有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发展为急性白血病的风险会增高。此外,曾接受过某些化疗药物、放疗等治疗的患者,在后续也可能出现急性白血病的继发情况。
三、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出血表现,可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感染表现,因正常白细胞受抑制,易反复发生感染,出现发热等症状;还可能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浸润表现。
(二)诊断依据
1.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异常,可升高、正常或降低,同时伴有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2.骨髓穿刺检查:是确诊的关键,骨髓涂片可见大量原始及幼稚细胞,这是急性白血病的典型骨髓象表现,根据细胞形态学等可以进一步区分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等具体类型。
四、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向
目前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伤白血病细胞,诱导缓解;对于有合适供体的患者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等治疗手段。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来制定,以最大程度地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骨髓象等指标变化,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