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风的症状与急救措施
中风有面部、肢体、言语等症状,急救时要立即识别呼叫急救、让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且避免随意搬动,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女性及有基础病史人群中风有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早期识别、正确急救及考虑特殊人群情况对改善预后很重要
一、中风的症状
1.面部症状:突然出现面部不对称,比如一侧面部口角歪斜,患者微笑等动作时可发现两侧面部不对称,这是因为脑部血管病变影响了面部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面部肌肉运动不协调。
2.肢体症状: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患者可能突然发现拿不住东西,或者肢体感觉异常,像有麻木感,这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影响了对肢体运动和感觉的神经传导。例如患者原本能轻松拿起水杯,突然无法握住,或者肢体有说不清的异样感觉。
3.言语症状:言语不清,表达困难,患者可能说话含糊,别人难以理解其表达的内容,这是因为语言中枢相关的脑部血管出现问题,影响了语言的正常组织和表达功能。
4.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突然的头痛,常为剧烈头痛,伴有呕吐,以及视力模糊、行走困难、平衡失调等症状,这是因为脑部血管病变导致颅内压变化、神经功能紊乱等多种情况综合引起。
二、中风的急救措施
1.立即识别并呼叫急救: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上述中风相关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让专业医疗人员尽快前来救治。因为早期救治对于改善预后非常关键,专业人员能及时到达并进行后续的有效处理。
2.让患者保持平卧:将患者平放于地面或床面等平坦处,头部略微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有呕吐,应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患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过程中的呼吸顺畅,避免因气道梗阻加重病情。
3.避免随意搬动患者:除非患者处于危险环境中,否则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因为不当搬动可能会加重脑部出血或缺血等情况,进一步损害患者的脑部功能。
三、不同人群中风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差,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概率较高,发生中风后病情变化可能更快。在急救时要更加注意保持患者体位合适,密切观察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家属应了解老年人的基础病史,在急救人员到来时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救治。
2.儿童:儿童中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情况更紧急。儿童中风可能由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在急救时要严格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确保搬运等操作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额外的损伤。要及时联系专业的儿科医疗人员进行救治,因为儿童的脑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需要特殊的医疗处理。
3.女性:女性中风可能与一些特殊因素有关,如孕期、产期等生理阶段。在孕期发生中风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因为涉及到胎儿的安全等多方面因素。急救时要考虑到女性的特殊生理情况,在搬运等操作时避免对腹部等造成压迫等不良影响,尽快将患者送往有能力处理妇产科相关并发症的医院进行救治。
4.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发生中风的风险更高。在日常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而在急救时,除了常规的急救措施外,还需要根据其基础病史进行针对性的初步评估和处理。例如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心脏相关指标的变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