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小儿脑膜炎
小儿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有发热、神经系统症状等;体征检查可见脑膜刺激征及其他体征;实验室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常规及病原学)和血常规;影像学检查有头颅超声、头颅CT或MRI,病情变化快,怀疑时需及时就医检查,婴幼儿家长要密切观察相关情况,诊疗中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一、临床表现
1.发热:小儿脑膜炎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9℃甚至更高,这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所致,不同年龄段小儿发热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婴幼儿体温波动可能相对不规律。
2.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患儿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烦躁等表现,小婴儿可能表现为前囟饱满、张力增高,这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及神经引起。
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刺激胃肠道神经有关。
意识改变:病情较轻时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嗜睡、昏迷等情况,这是由于脑部神经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意识调节障碍。
惊厥:部分患儿会出现惊厥发作,与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婴幼儿惊厥表现可能多样,需密切观察。
二、体征检查
1.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医生可通过屈颈试验等检查判断,小儿颈部肌肉因脑膜受刺激而出现抵抗,表现为颈部僵硬,活动受限。
克氏征阳性:患儿仰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伸其膝关节,因脑膜刺激,伸膝受限,并有疼痛及阻力。
布氏征阳性:患儿仰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膝关节屈曲;压迫其双侧面颊部引起双上臂外展和肘部屈曲,也是脑膜刺激征的表现。
2.其他体征:还可能有前囟隆起、张力高,这在婴幼儿中较为典型,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体征;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眼底视乳头水肿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常规检查:脑脊液外观可呈浑浊、脓性等改变,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葡萄糖含量降低,这是脑膜炎的典型脑脊液改变特征,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检查是诊断小儿脑膜炎的金标准之一,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脑脊液改变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符合炎症性改变特点。
病原学检查:通过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等可明确病原体,如能找到相应的致病菌,可针对性进行治疗,这对于确定具体的感染类型至关重要,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等治疗措施。
2.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明显升高,提示存在感染性炎症反应,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初步了解患儿的感染状态,但不能确诊脑膜炎,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四、影像学检查
1.头颅超声:对于前囟未闭的婴儿,可通过头颅超声观察脑室系统情况、脑实质有无异常等,有助于发现颅内有无脓肿、脑积水等并发症,尤其是在新生儿及小婴儿脑膜炎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中具有一定价值,可动态观察脑部结构变化。
2.头颅CT或MRI:能更清晰地显示颅内病变,如是否存在脑膜炎引起的脑水肿、脑脓肿、脑积水等情况,对于病情较重、临床表现不典型或需要进一步明确颅内病变细节的患儿有重要诊断价值,可帮助医生全面评估患儿脑部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小儿脑膜炎病情变化较快,一旦怀疑小儿有脑膜炎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上述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婴幼儿,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囟门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在检查及后续诊疗过程中,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患儿的安全和舒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