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可了解贫血及感染情况、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可初步了解肠道炎症及出血情况、血生化检查可检测血清蛋白、电解质、肝肾功能等;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重要手段,可观察病变并取病理;钡剂灌肠检查可见结肠黏膜等表现,多用于不能耐受结肠镜检查者;腹部CT或MRI检查可了解肠道壁及周围组织情况,评估病情及排除其他疾病,不同人群检查各有特点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及感染情况。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活动期白细胞可能升高。一般来说,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提示可能存在贫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辅助判断有无感染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需关注其生长发育相关的血常规指标变化,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阶段,血常规指标异常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血常规可能有生理性波动,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2.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粪便外观多呈黏液脓血便,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粪便潜血试验多呈阳性。通过该检查可初步了解肠道炎症及出血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粪便的性状等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一定不同,但基本的检测指标意义相似。例如儿童患者粪便常规结果需结合其年龄特点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炎症等情况。
3.血生化检查
血清蛋白:患者可能出现血清白蛋白降低,反映机体营养状况,因为肠道炎症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营养不良的患者,血清蛋白降低可能更明显,需关注其营养补充情况。
电解质:可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尤其是病情较重、腹泻明显的患者。不同年龄人群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及表现可能不同,比如儿童对电解质紊乱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出现严重后果,需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并及时纠正。
肝肾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酶升高、肾功能异常等情况,需排除药物等因素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对于有基础肝肾功能疾病的患者,需更加谨慎评估检查结果。
二、结肠镜检查
1.检查目的: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直肠、结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如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并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2.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排空肠道。对于儿童患者,肠道准备可能相对困难,需选择合适的肠道准备方法并密切关注其耐受情况;对于老年患者,需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检查安全。检查时患者需采取合适体位,医生通过结肠镜观察肠道黏膜情况,术后需注意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情况。
三、钡剂灌肠检查
1.检查表现:可见结肠黏膜粗乱、颗粒样改变,肠管缩短、袋囊消失等表现,但该检查不如结肠镜直观,且有一定局限性,目前多用于不能耐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钡剂灌肠检查的适应性不同,儿童患者由于其肠道结构特点等,可能在检查操作及结果解读上有特殊之处,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和判断。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CT或MRI检查:可了解肠道壁增厚、周围组织炎症等情况,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排除其他肠道疾病。对于一些不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腹部CT或MRI检查可提供更多信息,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在考虑特殊人群如孕妇等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对胎儿等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防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