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常见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遗传、神经化学因子等有关,临床表现有皮肤境界清楚的乳白色色素脱失斑及可能的黏膜受累,好发于青少年等人群,生活方式、病史等可影响发病,通过典型表现等诊断,需与其他病鉴别,治疗方法多但难完全治愈,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自身免疫学说关系密切,患者体内存在针对黑素细胞的自身抗体,导致黑素细胞被破坏,黑素合成减少;遗传因素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约20%-30%的患者有家族史;神经化学因子学说也被提及,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可能对黑素细胞有毒性作用。
二、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
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色素脱失斑,呈乳白色,大小不一,可单发或多发,形状多样,可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早期白斑边缘可有炎症性红晕,病情稳定后红晕消失。
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常见于暴露、摩擦及皮肤褶皱部位,如面部、颈部、手背、腕部、前臂、腰骶部等。
2.黏膜表现
部分患者可伴有黏膜受累,如口唇、阴唇、龟头及包皮内侧黏膜等部位出现色素脱失斑。
三、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
1.好发年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少年,约50%的患者在20岁以前发病。
2.性别差异: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3.生活方式相关: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因为精神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黑素细胞功能。此外,皮肤外伤也可能诱发白癜风,尤其是同形反应,即在皮肤损伤部位出现新的白斑。
4.病史相关: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患白癜风的风险相对较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主要根据典型的皮肤表现进行临床诊断,必要时可借助伍德灯检查,白癜风在伍德灯下表现为纯白色荧光;皮肤镜检查可观察到黑素细胞缺失等特征;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黑素细胞及黑素颗粒明显减少或消失,基底层黑素细胞消失殆尽等改变。
2.鉴别诊断
需与无色素痣、贫血痣、花斑癣等疾病鉴别。无色素痣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损害往往沿神经节段分布,境界模糊,色素减退斑持续终身不变;贫血痣用手摩擦局部,白斑不发红,而周围正常皮肤发红;花斑癣多有鳞屑,真菌镜检可发现菌丝或孢子。
五、治疗现状
目前白癜风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均难以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光疗(如窄谱中波紫外线、308nm准分子激光等)、手术治疗(如自体表皮移植、微小皮片移植等)等。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部位等因素个体化制定。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白癜风患者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由于儿童皮肤娇嫩,光疗等治疗方式需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避免过度治疗对皮肤造成损伤。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避免因白斑影响其心理健康,家长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疏导。
2.老年患者:老年白癜风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和合并症,药物治疗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若在面部等暴露部位患有白癜风,治疗时除了考虑病情外,还需关注对美观的影响,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对外观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内分泌的药物导致病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