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怎么检查
癫痫的诊断涉及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和脑脊液检查。病史采集需问现病史和既往史;神经系统检查包括一般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有常规和动态脑电图;影像学有头颅CT和MRI;血液检查包含血常规和生化检查;怀疑颅内感染需脑脊液检查。
一、病史采集
1.现病史:详细询问癫痫发作的具体表现,包括发作时的症状,如是否有肢体抽搐、抽搐部位、意识状态、发作持续时间等;发作的诱发因素,如是否在特定睡眠周期、特定活动状态下发作等;发作频率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癫痫发作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失神发作,突然愣神等;成人部分性发作较为常见。
2.既往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头部外伤史、颅内感染史、脑血管疾病史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与癫痫的发生相关。例如头部外伤导致颅内血肿可能引发癫痫。不同性别在某些病因导致癫痫的概率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某些特殊病因可能有一定倾向性。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等可能诱发癫痫发作。有癫痫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癫痫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神经系统检查
1.一般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精神状态、智力、颅神经、运动、感觉、反射等方面的检查。通过检查可以初步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例如运动系统检查可以发现肢体肌力、肌张力是否正常,反射检查可以发现病理反射等情况。不同年龄的神经系统发育阶段不同,儿童神经系统尚在发育中,检查时需考虑其发育特点。
三、脑电图检查
1.常规脑电图:通过放置电极记录大脑皮层的电活动,癫痫发作时脑电图可出现特异性的痫性放电波形,如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等。但常规脑电图记录时间有限,约20-30分钟,可能遗漏短暂发作的癫痫放电,对于发作不频繁的患者可能无法捕捉到异常放电。
2.动态脑电图(长程脑电图):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脑电图,能够提高癫痫放电的检出率,尤其是对于发作间隔时间较长的患者,有助于发现间歇期的痫性放电。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妥善固定电极,避免其活动影响记录效果。
四、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可以发现颅内结构性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脑萎缩等,这些病变可能是癫痫的病因。对于急性脑出血等情况,头颅CT能快速明确诊断。但对于一些微小的病变,尤其是灰质异位等,头颅CT可能不如磁共振敏感。
2.头颅MRI:对脑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够发现头颅CT不易发现的病变,如海马硬化、微小的脑肿瘤、脑发育畸形等。在癫痫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对于儿童癫痫患者,脑发育畸形较为常见,头颅MRI有助于发现这些病变。
五、血液检查
1.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等情况,感染可能引发癫痫。例如颅内感染时血常规可能显示白细胞升高等感染指标异常。
2.生化检查:包括血糖、电解质等检查。低血糖可导致癫痫发作,通过生化检查可以明确血糖水平;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钙等也可能诱发癫痫,通过检查电解质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抗癫痫药物时需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通过生化检查监测肝肾功能。
六、脑脊液检查
1.对于怀疑有颅内感染等情况导致的癫痫,可能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的细胞数、蛋白、糖、氯化物等指标,以及进行病原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颅内感染等病因。但脑脊液检查是有创检查,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