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指的是什么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胃内容物反流致食管及外组织损害,发病与抗反流屏障、食管清除、胃排空等机制相关,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别,性别因素有影响,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长期不控可致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需关注高危人群及并发症表现。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抗反流屏障功能异常:食管下括约肌(LES)是食管与胃交界部的一组环形肌束,正常情况下收缩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当LES压力降低、食管裂孔疝等情况出现时,抗反流屏障功能减弱,易引发胃食管反流。例如,肥胖人群由于腹腔内压力增高,可能导致LES压力降低,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风险;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LES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改变,抗反流能力下降,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发人群之一。
食管清除作用降低:正常情况下,食管通过蠕动和唾液的冲洗作用清除反流物。当食管蠕动减弱或唾液分泌减少时,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使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加重对食管黏膜的刺激。比如,一些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现食管蠕动异常,影响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老年人唾液分泌相对减少,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
胃排空延迟:胃排空速度减慢会使胃内食物潴留,胃内压力升高,更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可引起胃轻瘫,导致胃排空延迟,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几率;此外,一些生活方式因素,如进食过多、进食高脂肪食物等,也可能影响胃排空速度,诱发胃食管反流。
临床表现方面的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
不同年龄人群表现
儿童: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病可能表现为吐奶、喂养困难、哭闹不安等,由于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不适,可能仅通过异常的喂养反应来体现。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可能出现烧心、反酸、胸痛等与成人相似的症状,但表述可能不如成人清晰准确。
成人:成人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流,烧心是指胸骨后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此外,还可能有非典型症状,如胸痛、吞咽困难、咳嗽、哮喘等食管外症状。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男女发病无明显的绝对性别差异,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有不同表现。例如,妊娠女性由于激素变化和子宫增大压迫胃部,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病,这是因为孕期激素水平改变会影响LES功能,子宫增大增加腹腔压力,从而导致胃内容物反流风险升高。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饮食、肥胖、暴饮暴食、睡前进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均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吸烟可降低LES压力,削弱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饮酒会刺激胃酸分泌,还可能损伤食管黏膜;高脂肪饮食会延缓胃排空,增加胃内压力;肥胖者腹腔内压力高,易导致LES功能障碍;暴饮暴食和睡前进食会使胃内食物量增多,胃内压力升高,容易引发反流。
并发症相关情况
胃食管反流病如果长期不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食管狭窄是由于反流物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导致食管黏膜纤维化、瘢痕形成,使食管管腔狭窄,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这是一种癌前病变,患食管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对于有长期胃食管反流病史的人群,尤其是年龄较大、有不良生活方式或存在其他高危因素的人,需要密切关注是否出现并发症相关表现,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