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表现
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全身和甲状腺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有全身不适等,甲状腺局部有疼痛、肿大等表现;实验室检查早期甲状腺功能呈甲状腺毒症表现,后期可正常或减退,ESR多明显增快;超声可见甲状腺肿大、实质回声不均匀等形态学改变,不同人群在各表现上有相应特点。
一、症状表现
1.全身症状:
多数患者起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起病较急,常见全身不适、乏力、肌肉疼痛,部分患者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左右,可伴有畏寒等表现。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青年相对多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生活方式上,既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的人群更易发病。对于有甲状腺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可能相对增加。
发热可持续数天至2-3周不等,儿童患者发热时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因为儿童对发热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可能较快出现不适。
2.甲状腺局部症状:
甲状腺区疼痛是突出表现,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吞咽时疼痛加重。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为轻度隐痛,有的则较为剧烈。疼痛可先累及一侧甲状腺,然后扩展到另一侧,或始终局限于一侧。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但会表现出哭闹、不愿活动等异常表现。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可能对疼痛的感知有所不同,但甲状腺局部疼痛的基本表现不受性别生理周期的本质影响。生活方式中,颈部过度活动可能会加重疼痛。
甲状腺肿大,可弥漫性或不对称性肿大,质地较硬,触痛明显。肿大的甲状腺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儿童患者甲状腺肿大时,家长可能会发现颈部前方有异常隆起。
二、实验室检查表现
1.甲状腺功能检查:
病程早期,由于甲状腺滤泡被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可出现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如血清总甲状腺素(TT)、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升高,同时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低,呈现甲状腺毒症表现。随着病情进展,甲状腺滤泡储存的甲状腺激素耗竭,甲状腺功能可转为正常或减退,出现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TSH升高。不同年龄患者在甲状腺功能变化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特点,儿童的甲状腺功能调节相对更为脆弱,在功能变化时需要更密切监测。
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妊娠本身会对甲状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干扰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表现的判断。
2.红细胞沉降率(ESR):
多数患者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快,可>50mm/h,这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一个重要实验室表现。ESR增快反映了体内的炎症反应程度。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本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影响ESR,但亚急性甲状腺炎导致的ESR增快通常较为显著。生活方式中,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ESR的检测结果解读,但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本身导致的ESR变化是其炎症反应的体现。
三、超声检查表现
1.甲状腺形态学改变:
超声下可见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实质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区。病变区域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界限不清。儿童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女性在月经周期等情况下,甲状腺的超声表现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变化,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超声表现主要依据其病理基础的甲状腺组织炎症改变。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的血流等情况,但超声下的基本形态学改变主要由疾病本身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