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真菌感染和湿疹的区别
皮肤真菌感染由真菌引起,可接触传播,不同部位表现不同,用真菌镜检、培养检查,用抗真菌药治疗;湿疹病因复杂,分急、亚、慢性期,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治疗需找诱因、止痒抗炎,外用及口服相应药物,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病因方面
皮肤真菌感染:由真菌引起,常见的致病真菌有皮肤癣菌等,可通过接触传播,如与患者共用毛巾、拖鞋等,温暖潮湿的环境易促进真菌生长繁殖,例如足癣(脚气)多发生在夏季,因脚部多汗潮湿利于真菌滋生。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感染,生活中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人群更易患皮肤真菌感染,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皮肤局部环境利于真菌生长。
湿疹:病因复杂,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内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过敏史,个体患湿疹风险可能增加;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等;慢性感染病灶等。外部因素有食物(如鱼虾、蛋类等)、吸入物(如花粉、尘螨等)、生活环境(如干燥、炎热等)、动物皮毛、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有过敏病史人群更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引发湿疹。
二、临床表现方面
皮肤真菌感染:不同部位的真菌感染表现不同,如手足癣,足癣可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屑角化型,水疱型多发生在足底或侧缘,初为针尖大小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数日后干燥脱屑;糜烂型常见于趾间,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有渗液;鳞屑角化型表现为足跟、足跖或足侧缘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干燥。体癣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边缘隆起,中央有自愈倾向,伴有脱屑。头癣在儿童中多见,有鳞屑、脱发等表现。
湿疹:急性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严重时可有渗出;亚急性期红肿及渗出减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慢性期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常伴有色素沉着或减退。湿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对称分布,瘙痒剧烈,夜间加重,不同年龄湿疹表现有一定特点,婴儿湿疹多发生在头面部,儿童及成人湿疹可发生在身体多处,生活方式中搔抓等不良习惯可加重湿疹症状,病史中有过敏史者湿疹表现可能更典型且反复发作。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皮肤真菌感染:真菌镜检是常用方法,取病变部位皮屑、毛发等标本,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可确定真菌种类,有助于针对性治疗。例如怀疑足癣为真菌感染时,取皮损边缘鳞屑进行镜检,若找到菌丝即可确诊。
湿疹: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排除其他疾病,一般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可能进行血常规检查,部分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斑贴试验可用于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帮助明确湿疹的诱因,如怀疑患者对某种化妆品过敏,可通过斑贴试验检测。
四、治疗方面
皮肤真菌感染:主要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外用的克霉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对于严重的全身真菌感染或外用药物效果不佳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治疗需按疗程用药,以彻底杀灭真菌,防止复发。
湿疹:治疗原则是寻找可能诱因,避免各种外界刺激,止痒、抗炎。外用药物根据分期不同选择,急性期无渗出时用炉甘石洗剂,有渗出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等;慢性期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尿素软膏等。瘙痒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需注意湿疹治疗中避免滥用糖皮质激素,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使用药物需谨慎,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儿童湿疹治疗更需注重药物的温和性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