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症状
原发性脑干损伤有多种临床症状,包括立即出现严重且持续的意识障碍;常致瞳孔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对光反射异常等变化;因脑干内相关神经核团及传导束受损出现眼球运动障碍;会引发去皮质强直(上肢屈曲内收等)和去大脑强直(四肢伸直等角弓反张状态);还会导致生命体征紊乱,如呼吸、心率、血压及体温异常。不同年龄人群在这些症状的表现程度等方面有差异,有头部外伤病史者易出现原发性脑干损伤。
表现: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多立即出现严重意识障碍,且程度较深,可呈持续昏迷状态。这是因为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其中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对维持大脑皮质的觉醒状态起重要作用,脑干损伤会严重影响该系统功能。无论儿童、成人,只要发生原发性脑干损伤,意识障碍都是早期且突出的表现。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损伤后意识障碍可能更难恢复,但基本表现形式与成人相似,都是意识水平的严重降低。
瞳孔变化
表现:脑干损伤常导致瞳孔改变,可出现瞳孔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对光反射异常等情况。中脑损伤时,初期可出现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脑桥损伤时,瞳孔可极度缩小呈针尖样;而延髓损伤时,瞳孔可忽大忽小。不同年龄患者在瞳孔变化上基本遵循此规律,但儿童的眼部生理结构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在观察瞳孔变化时需更加细致,因为儿童的瞳孔对损伤的反应可能在细节上与成人有别,比如儿童的瞳孔对光反射相对更敏感一些,但基本的瞳孔变化规律是相似的。
眼球运动障碍
表现:脑干内有众多与眼球运动相关的神经核团及传导束,脑干损伤会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可出现双眼球分离、同向凝视麻痹、眼球浮动等情况。例如中脑的动眼神经核团受损时,可出现眼球垂直或水平运动障碍。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眼球运动障碍的表现可能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一定的恢复潜力,但总体上脑干损伤导致的眼球运动障碍是比较典型的症状之一,生活方式健康与否在此症状表现上影响不大,但病史中有头部外伤等情况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原发性脑干损伤及相应的眼球运动障碍表现。
去皮质强直与去大脑强直
表现:去皮质强直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腕及手指屈曲,双下肢伸直,足跖屈;去大脑强直则是四肢伸直,头颈后仰,呈角弓反张状态。这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抑制系统受损,导致皮质脊髓束和脑干网状脊髓束失去平衡,从而出现异常的肌紧张状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发生原发性脑干损伤时都可能出现这两种强直状态,但儿童的肌肉力量等生理状况与成人不同,去皮质强直或去大脑强直在儿童身上的表现可能在强度和持续时间上与成人有差异。比如儿童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去皮质强直时上肢屈曲的程度可能与成人不同,但基本的强直表现形式是一致的。
生命体征紊乱
表现:脑干是心血管运动、呼吸、体温调节等重要生命活动的中枢所在。原发性脑干损伤时可出现生命体征紊乱,如呼吸节律不规则,可表现为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呼吸暂停等;心率和血压也会出现波动,心率可增快或减慢,血压可升高或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可导致体温异常,出现高热或体温不升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生命体征紊乱的具体表现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相对更不稳定,所以体温异常可能更为常见和明显;成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相对更成熟,但脑干损伤后生命体征紊乱同样严重。生活方式因素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原发性脑干损伤,但有头部外伤病史的人群发生原发性脑干损伤的风险增加,而生命体征紊乱一旦出现,需要及时进行监测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