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是怎么引起的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1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药物因素(如抗甲状腺药物、含碘造影剂、免疫抑制剂等)、先天性因素(如甲状腺发育异常、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关酶缺陷)引起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1.桥本甲状腺炎: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的原因。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滤泡被破坏,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若家族中有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桥本甲状腺炎进而引发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下的人群,自身免疫功能易紊乱,也会增加桥本甲状腺炎及后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风险。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概率相对较高。
2.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1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伴随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合成与分泌,引发甲状腺功能减退。例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等改变。
二、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相关
1.甲状腺手术:因治疗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等疾病进行甲状腺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剩余甲状腺组织不能满足机体正常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需求,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手术过程中若损伤甲状旁腺或喉返神经等结构,也可能间接影响甲状腺功能。对于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手术对甲状腺组织的破坏可能会更显著地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甲状腺激素供应。
2.放射性碘治疗:常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利用放射性碘被甲状腺组织摄取后释放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但如果治疗剂量把握不当,可能会过度破坏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发甲状腺功能减退。接受放射性碘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段都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尤其老年患者可能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更为敏感,更容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
三、药物因素相关
1.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如果用药剂量过大,可能会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对于患有其他基础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药物的患者,如胺碘酮等,也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的代谢等过程,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风险。
2.其他药物:某些含碘的造影剂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使用,可能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尤其是本身有甲状腺疾病易感性的人群。此外,一些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也可能通过影响甲状腺的免疫功能或激素合成相关环节,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四、先天性因素相关
1.甲状腺发育异常:胎儿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甲状腺发育出现障碍,如甲状腺缺如或发育不全,导致出生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这种情况在新生儿中可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早期发现。对于有家族遗传性甲状腺发育异常相关基因缺陷的家庭,胎儿发生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概率会增加。
2.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关酶缺陷:体内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某些酶缺乏或功能异常,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合成过程,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这属于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可能在家族中存在相关基因异常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