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溃疡的原因
糖尿病足溃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神经病变相关因素(感觉神经病变致对足部感觉减退或丧失、自主神经病变致皮肤干燥皲裂易受感染)、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动脉粥样硬化致下肢动脉狭窄闭塞使足部血供减少、微血管病变致足部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营养不足不利伤口愈合)、感染因素(足部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炎症反应促使溃疡形成且难愈合)。
一、神经病变相关因素
1.感觉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神经,尤其是感觉神经。感觉神经病变会使患者对足部的温度、疼痛、压力等感觉减退或丧失。例如,患者可能无法感知足部的微小创伤,如鞋子的摩擦、小石子的硌压等,从而不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进而引发溃疡。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神经病变,同样可能因无法感知足部异常而增加足部溃疡风险,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足部结构和功能特点可能使其更易受到损伤影响。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结构等因素,若合并神经病变,足部护理不当更容易引发溃疡。
2.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会影响足部皮肤的汗腺分泌,导致皮肤干燥、皲裂。干燥的皮肤更容易出现裂口,为细菌等病原体的侵入提供了通道,进而引发感染,增加溃疡发生的可能性。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等,会加重血管和神经病变,从而间接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无论是哪个年龄段、性别,吸烟都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和血管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足部溃疡风险。有糖尿病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更易出现皮肤干燥等情况引发溃疡。
二、血管病变相关因素
1.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使下肢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足部血液供应减少。当足部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时,其修复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溃疡且难以愈合。在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相似,但儿童糖尿病患者相对较少出现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不过随着病程延长也可能逐渐出现。女性糖尿病患者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脂质代谢,进一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足部血液供应不足的风险。有长期糖尿病病史且血糖、血脂控制不佳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快,足部缺血情况更严重,更易引发溃疡。
2.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会影响足部微循环。微循环障碍会导致足部组织缺氧、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一旦足部有微小损伤就容易发展为溃疡。对于患有糖尿病多年的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微血管病变都可能逐渐加重,影响足部健康。男性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时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如久坐、缺乏运动等,会进一步影响微血管循环,增加足部溃疡风险。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的患者,往往也存在足部微血管病变,更易发生足溃疡。
三、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足部皮肤破损后,外界的细菌容易侵入。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在足部组织中繁殖,会引起炎症反应,加重足部组织的损伤,促使溃疡形成并难以愈合。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且一旦发生感染,会使病情迅速恶化。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足部感染后更易扩散,导致溃疡加重。女性糖尿病患者如果足部卫生状况不佳,如不经常清洁足部等,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溃疡。有足部皮肤破损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细菌感染的概率较高,易引发糖尿病足溃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