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葡萄胎是恶性良性
葡萄胎的评估需从病史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其他评估方式多方面进行。病史与临床表现评估涉及妊娠周数、年龄、阴道流血、子宫大小及转移灶表现;辅助检查包括超声、hCG测定、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他评估有影像学进一步评估转移情况,最终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葡萄胎良恶性,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制定诊疗方案
一、病史与临床表现评估
1.妊娠相关情况:葡萄胎患者的妊娠周数是重要参考,一般完全性葡萄胎多数发生于停经后8-12周,部分性葡萄胎发生时间相对不那么固定。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年轻女性和高龄女性发生葡萄胎的情况不同,通常20岁以下及40岁以上女性发生葡萄胎后出现恶性转化的风险相对更高。比如有研究发现,高龄孕妇(≥40岁)发生葡萄胎后发展为侵袭性葡萄胎或绒癌的概率较年轻孕妇高。患者的阴道流血情况也需关注,葡萄胎患者多有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而恶性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除了有葡萄胎妊娠史外,还会有阴道持续或间断流血;绒癌多继发于葡萄胎妊娠、流产或足月产后,也会有阴道流血表现。
2.子宫大小等表现:葡萄胎患者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不符较为常见,多数大于停经月份。而恶性葡萄胎时子宫会增大,质地变软,并且可能出现转移灶相应的表现,如转移至肺部时可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转移至阴道时可见阴道紫蓝色结节等。
二、辅助检查评估
1.超声检查:B超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完全性葡萄胎超声表现为子宫明显大于相应孕周,无妊娠囊或胎心搏动,宫腔内充满不均质密集状或短条状回声,呈“落雪状”,若水泡较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回声区则呈“蜂窝状”。部分性葡萄胎超声可见孕囊或胎儿结构,同时有葡萄胎征象。而侵袭性葡萄胎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内有局灶性或弥漫性强光点或光团与暗区相间的蜂窝样病灶,病灶与子宫肌层分界清楚。
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正常妊娠时hCG在孕早期迅速升高,而葡萄胎患者血清hCG水平通常明显高于相应孕周的正常妊娠值,且在孕12周后hCG仍持续异常升高。对于葡萄胎患者,需动态监测hCG水平,若葡萄胎排空后hCG持续异常升高,应考虑侵袭性葡萄胎可能;绒癌患者血hCG水平也显著升高,且多有不规则升高情况。另外,hCG的倍增时间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葡萄胎时hCG倍增时间通常>60日,而侵袭性葡萄胎hCG倍增时间<14日。
3.组织病理学检查:这是判断葡萄胎良恶性的金标准。葡萄胎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绒毛间质水肿,间质内血管消失或稀少,滋养细胞不同程度增生。侵袭性葡萄胎的组织学特征是子宫肌层内可见水泡状绒毛或坏死出血灶,绒毛结构和滋养细胞增生分化程度不一;绒癌的组织学特点是滋养细胞不形成绒毛或水泡状结构,成片高度增生,广泛侵入子宫肌层并破坏血管,造成出血坏死。
三、其他评估方式
1.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转移情况:对于怀疑有转移的葡萄胎患者,还需进行胸部CT、盆腔MRI等检查,胸部CT可明确肺部转移灶情况,盆腔MRI有助于了解子宫肌层浸润及盆腔内转移情况等,这些检查对于判断葡萄胎是否为恶性以及评估恶性葡萄胎的分期等有重要意义。
2.综合判断: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多方面情况来判断葡萄胎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通过上述各项检查,符合良性葡萄胎表现则为良性,若出现侵袭性葡萄胎或绒癌的相关表现则为恶性。在整个评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妊娠相关情况等因素对结果判断的影响,比如高龄患者更要密切关注是否有恶性转化的可能,通过全面准确的评估来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