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痔疮吗
肛瘘与痔疮有诸多区别。定义上,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组成,多因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形成;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临床表现方面,肛瘘主要是肛周反复流脓、肿痛,肛周有外口且按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痔疮内痔表现为便血、脱出,外痔是肛门不适等,混合痔兼具两者表现。发病原因上,肛瘘大多与肛周脓肿相关,肠道细菌感染为主;痔疮与解剖、遗传、便秘腹泻、饮食、妊娠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上,肛瘘一般需手术,找到内口切开等;痔疮先保守治疗,包括改善习惯、坐浴、用药等,保守无效才手术。总之两者是不同肛肠疾病,在多方面有明显区别。
肛瘘是指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主要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一般是由于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的慢性感染性通道。例如,肛周脓肿自行破溃或经手术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但引流口长期不愈合,就可能发展为肛瘘。
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包括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是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混合痔则是内痔和外痔的静脉丛相互融合。比如,长期久坐、便秘、妊娠等因素都可能诱发痔疮。
临床表现方面
肛瘘主要表现为肛周反复流脓、肿痛,可在肛周皮肤发现外口,按压外口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有时外口暂时闭合,可出现局部肿痛,再次破溃后又流脓。例如,肛瘘外口会间断性排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搔抓后可致皮肤破损、湿疹等。
痔疮的临床表现因类型不同而有差异。内痔主要表现为便血和脱出,便血多为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严重时可呈喷射状出血;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则有剧痛。混合痔则兼具内痔和外痔的表现。
发病原因方面
肛瘘大多与肛周脓肿相关,肠道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比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感染肛周后形成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脓腔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瘘管。另外,结核杆菌、放线菌等感染形成的肛瘘,病程相对较长、不易愈合。
痔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解剖因素方面,人在站立或坐位时,肛门直肠位于下部,受重力作用,直肠静脉回流受阻;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如果家族中有痔疮患者,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长期便秘或腹泻,会使腹压增加,影响直肠静脉回流;长期饮酒、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会使直肠静脉丛充血;妊娠时盆腔静脉受压,也易诱发痔疮。
治疗方面
肛瘘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关键是找到内口并将瘘管切开、切除或挂线,以避免复发。例如,低位单纯性肛瘘可采用瘘管切开术,将瘘管全部切开,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高位复杂性肛瘘多采用挂线疗法,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
痔疮的治疗首先考虑保守治疗,包括改善生活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坐、养成良好排便习惯等)、坐浴(用温水或药物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外用药物(如痔疮膏、痔疮栓等)等。只有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
总之,肛瘘和痔疮是两种不同的肛肠疾病,在定义、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和治疗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