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颅脑损伤鉴定
闭合性颅脑损伤是头部受钝性物体或间接暴力致头部皮肤完整、无脑脊液漏的损伤,含头皮、颅骨、脑损伤等,鉴定需经病史采集(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体格检查(查一般状况、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依据伤情评定标准分轻伤、重伤,还需关注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鉴定注意事项,需综合多方面准确鉴定。
一、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定义
闭合性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钝性物体或间接暴力作用后,头部皮肤完整、无脑脊液漏的颅脑损伤,主要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等。
二、鉴定流程与相关检查
1.病史采集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闭合性颅脑损伤原因及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多因坠落、碰撞等,成人可能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有关。需详细询问受伤的时间、地点、受伤机制、伤后症状及演变过程等。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不同性别可能面临不同的生活场景导致受伤,在病史采集中需全面了解。
生活方式:如从事高危职业者受伤风险高,需询问日常活动情况。
病史情况:若既往有颅脑相关疾病,可能影响对本次损伤的判断,需详细询问既往病史。
2.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包括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评分范围3-15分,分数越低意识障碍越重)等。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病理反射等。例如,一侧瞳孔散大可能提示脑疝形成等严重情况。
3.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闭合性颅脑损伤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颅骨骨折、颅内血肿(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脑挫裂伤等病变。通过CT能准确判断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头颅MRI:对于一些早期CT不易发现的脑挫裂伤灶、弥漫性轴索损伤等可能更敏感,在病情需要进一步明确颅内细微病变时可选择。
三、伤情评定标准
1.轻伤
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8.0cm以上;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20.0cm2以上;头皮缺损面积累计10.0cm2以上;颅骨骨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神经损伤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等情况可能评定为轻伤。
2.重伤
植物生存状态;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偏瘫、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小便失禁;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重度);重度智能减退或者器质性精神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等情况可能评定为重伤。
四、特殊人群鉴定注意事项
1.儿童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颅骨较软,颅脑损伤后的表现可能不典型,如婴幼儿可能不会准确表达头痛、呕吐等症状,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前囟情况等。在检查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因检查操作给儿童带来额外伤害。
护理原则: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检查过程中要安抚儿童情绪,减少其恐惧心理。同时,对于儿童颅脑损伤后的康复等后续问题要给予特别关注,因为儿童的脑组织处于发育阶段,损伤后的恢复情况与成人有所不同。
2.老年人
年龄相关因素:老年人多伴有脑萎缩等基础情况,闭合性颅脑损伤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且恢复相对较慢。在鉴定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伤情判断和预后的影响,例如老年人本身可能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颅脑损伤后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或相互影响。
生活方式与病史: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多较平稳,受伤原因可能与摔倒等有关,需结合其既往病史综合判断颅脑损伤的程度和对其生活功能的影响。
总之,闭合性颅脑损伤鉴定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合适的影像学检查,依据相关评定标准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来准确进行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