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具有多方面特征,临床表现有贫血、发热、出血等表现;血象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小板异常;骨髓象显示增生活跃等且原始和幼稚细胞占比高;其他系统受累包括神经系统、口腔、骨骼和关节、肝脾和淋巴结等出现相应症状表现
一、临床表现特征
1.贫血表现: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就会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不同年龄的患者可能因身体代偿能力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贫血,儿童可能更易出现活动耐量下降等情况,而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状况较差,贫血症状相对更明显。
2.发热症状:约半数以上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可低热,也可高达39℃-40℃以上。发热原因一方面是白血病细胞本身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另一方面是正常粒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感染,感染可发生在身体多个部位,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口腔等,不同性别患者在感染部位上可能无显著差异,但女性患者在泌尿系统感染等方面需注意个人卫生等情况。
3.出血倾向:可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出血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减少以及白血病细胞浸润破坏血管壁等原因引起。儿童患者在玩耍等过程中可能因碰撞等导致皮肤瘀斑更易被发现,而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等因素,出血后恢复相对较慢。
二、血象和骨髓象特征
1.血象
白细胞异常: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可增多、正常或减少。增多者可高于100×10/L,低者可低于1×10/L。血涂片分类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幼稚细胞,这是急性白血病血象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年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范围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与成人有差异,白血病时儿童外周血白细胞的异常改变可能更具其年龄特点。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异常: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这是因为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增生抑制了正常红细胞的生成。
血小板异常:血小板计数常减少,少数患者可正常或增多,但功能往往异常。
2.骨髓象:骨髓穿刺检查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依据。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30%以上(FAB分型标准)。骨髓中正常造血细胞如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等受抑制。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有各自特点,如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原始细胞的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骨髓象的表现可能在细胞形态细节上有一定差异,但总体符合相应白血病类型的特征。
三、其他系统受累特征
1.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表现,甚至发生癫痫、昏迷等。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脑膜或脑实质所致。儿童患者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智力等,需要特别关注早期症状的识别;老年患者神经系统受累可能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问题。
2.口腔:牙龈增生、肿胀、出血,口腔黏膜浸润等较为常见。这与白血病细胞浸润口腔组织有关,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不注意口腔卫生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口腔相关并发症。
3.骨骼和关节:常有胸骨下端局部压痛,可出现关节疼痛、肿胀。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及周围组织等原因引起,儿童患者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相关症状可能对其活动等产生较大影响,需要适当的护理和康复建议。
4.肝脾和淋巴结:轻至中度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轻度至中度肿大,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同年龄患者的肝脾淋巴结肿大程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的淋巴结肿大可能更易被家长发现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