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是什么意思
小儿脑瘫是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病因复杂,涵盖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多种因素。其临床表现有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等,诊断依靠病史、神经系统检查,还可借助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治疗方法包括康复治疗(含物理、作业、言语治疗及康复工程)、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和护理需长期坚持,要给予患儿家庭心理支持,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睡眠,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防止意外,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并调整方案。
一、小儿脑瘫的定义
小儿脑瘫,即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也可伴有癫痫发作。
二、小儿脑瘫的病因
小儿脑瘫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多种因素。出生前因素主要有胚胎期脑发育异常,如神经管闭合不全致先天性脑积水、脑泡演化发育障碍所致的全前脑及神经细胞移行障碍所致的平脑回畸形等;孕妇妊娠期重症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如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孕妇接触放射线、中毒、药物等。出生时因素如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产伤等。出生后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期惊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核黄疸、头部外伤等。
三、小儿脑瘫的临床表现
1.运动发育落后:正常小儿3个月时俯卧位能抬头,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而脑瘫患儿往往不能达到相应的月龄发育水平。
2.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或肌张力不协调。如肌张力增高时肢体僵硬,活动受限;肌张力低下时肢体松软,抱起时像“软面条”一样。
3.姿势异常:常见的有头后仰、下肢交叉呈剪刀状、足尖着地等。
4.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
四、小儿脑瘫的诊断
小儿脑瘫主要依靠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母亲孕期情况、患儿出生史、生长发育情况等。神经系统检查主要评估患儿的运动功能、肌张力、姿势反射等。此外,还可借助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了解脑部结构有无异常;脑电图检查可帮助判断是否合并癫痫。
五、小儿脑瘫的治疗
1.康复治疗:是小儿脑瘫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等。物理治疗主要通过按摩、运动训练等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作业治疗重点训练患儿的日常生活技能;言语治疗针对有语言障碍的患儿进行训练;康复工程可通过使用矫形器等辅助器具帮助患儿改善运动功能。
2.药物治疗: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使用药物,如肌肉松弛剂用于降低肌张力,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等。
3.手术治疗:对于经过正规康复训练效果不佳,有固定的肢体畸形的患儿,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肌腱延长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等。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小儿脑瘫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对于患儿的家庭,要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家长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患儿的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对患儿造成伤害。由于患儿的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较差,家长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患儿发生意外,如摔倒、烫伤等。在药物使用方面,要严格遵循医嘱,特别是对于低龄患儿,要避免使用可能有严重副作用的药物。另外,定期带患儿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