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怎么办
为预防冻疮,需保暖防护,包括寒冷环境穿戴保暖衣物、保持居住环境温暖,还需促进血液循环,如适当运动、按摩易长冻疮部位;早期处理要复温(浸泡在38-42℃温水15-20分钟)、保持局部干燥清洁;药物辅助可使用冻疮膏、维生素E;特殊人群中儿童要格外关注保暖护理,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及观察病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保暖、控制血糖并及时处理冻疮。
一、预防措施
1.保暖防护
在寒冷环境中,应注意穿戴保暖的衣物,如厚棉衣、厚手套、厚袜子等,避免皮肤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下。对于儿童,因其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更要加强保暖,根据气温及时增添衣物,且选择保暖性能好的材质。例如,儿童在户外活动时,要确保帽子、围巾等穿戴齐全。对于有冻疮病史的人群,在寒冷季节更要格外注意保暖,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保持居住环境温暖,可使用暖气、空调等设备提升室内温度,但要注意通风,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2.促进血液循环
适当进行运动,如每天坚持散步、慢跑等,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耐寒能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对于老年人,运动要更加温和,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不适。运动时间可选择在天气较暖和的时候,如下午阳光充足时进行。
按摩易长冻疮的部位,通过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例如,每天对双手、双脚等部位进行轻柔按摩,从手指或脚趾向心脏方向按摩,每次按摩几分钟。
二、早期处理方法
1.复温措施
当发现皮肤有冻疮倾向或轻度冻伤时,应尽快让受冻部位复温。可以将受冻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浸泡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直到皮肤色泽恢复正常,感觉有所恢复。对于儿童,复温时要特别注意水温的控制,家长应先测试水温后再让儿童浸泡,且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
2.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复温后要保持受冻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感染。可以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水分,不要用力擦拭,防止损伤皮肤。如果皮肤有破损,可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消毒,但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剂。
三、药物辅助(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服用指导)
1.冻疮膏
含有肝素钠、多磺酸粘多糖等成分的冻疮膏有一定的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作用。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轻度冻疮有一定疗效。但要注意,儿童使用时应谨慎,最好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2.维生素E
口服维生素E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对预防和辅助治疗冻疮可能有一定帮助。但维生素E的使用应遵循合理剂量,过量服用可能会有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皮肤娇嫩,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容易患冻疮。家长要格外关注儿童的保暖情况,在寒冷天气尽量减少儿童外出时间。如果儿童已经出现冻疮,要更加细心护理,避免儿童搔抓冻疮部位,防止皮肤破损感染。一旦发现儿童冻疮部位有感染迹象,如红肿加重、有脓性分泌物等,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血液循环较慢,且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患者患冻疮后更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老年人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慢走等。如果老年人出现冻疮,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必要时就医治疗。
3.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由于外周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对寒冷的耐受性差,且冻疮后伤口不易愈合,容易发生感染。这类人群在寒冷季节要严格做好保暖措施,控制血糖水平在稳定范围内。一旦发生冻疮,要及时处理,加强局部护理,定期观察冻疮部位情况,如出现感染等异常要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