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如何检查出来
败血症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血常规、血培养)、病原学检查(分泌物、体液等培养)、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超声检查)及其他检查(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不同人群检查有特殊注意事项,血液检查中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变化,血培养是确诊重要依据,分泌物等培养可找病原菌,影像学助于了解肺部及局部感染病灶,PCT、CRP检测有助鉴别及评估病情,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检查有相应注意要点。
一、血液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常明显改变,多数患者白细胞增多,超过10×10/L,但也有部分免疫功能低下者白细胞总数不高甚至降低。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有核左移现象,可见中毒颗粒。例如,研究表明在败血症患者中约70%-80%存在白细胞计数异常及中性粒细胞相关改变。
血小板计数可能减少,这与败血症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等有关。
2.血培养:
是确诊败血症的重要依据。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尽早采血,最好是寒战或发热初起时采血,采血量一般成人10-20ml,婴儿和儿童1-5ml。通过血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若血培养阳性,可进一步进行药敏试验,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据统计,血培养的阳性率对于明确败血症的病原菌有重要意义,约40%-50%的败血症患者血培养可获阳性结果。
二、病原学检查
1.分泌物、体液等培养:
如患者有肺炎,可取痰液进行培养;有脑膜炎时,可取脑脊液进行培养;有泌尿系统感染时,可取尿液进行培养等。通过对这些分泌物或体液的培养,也可能找到病原菌。例如,肺炎患者痰液培养出肺炎链球菌等病原菌,有助于明确败血症的病因是由该病原菌感染扩散引起。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或CT:
对于怀疑败血症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胸部X线或CT检查有助于了解肺部病变情况。可以发现肺部是否有炎症浸润影等异常表现,帮助判断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比如,肺炎链球菌败血症患者可能在胸部CT上显示肺部有大片实变影等典型表现。
2.超声检查:
可用于检查是否有脓肿等局部感染病灶。例如,腹部超声可以帮助发现肝脓肿、脾脓肿等,对于明确败血症的局部感染源有重要作用。在败血症患者中,约10%-20%可能存在肝脾脓肿等情况,超声检查能够较早地发现这些病变。
四、其他检查
1.降钙素原(PCT)检测:
PCT是一种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在败血症等严重细菌感染时,PCT水平会显著升高,而病毒感染等情况下PCT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所以PCT检测有助于鉴别败血症是细菌感染还是非细菌感染,并且对评估败血症的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研究显示,败血症患者PCT水平往往明显高于非败血症的细菌感染患者以及病毒感染患者。
2.C反应蛋白(CRP)检测: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炎症等情况下迅速升高。败血症患者CRP通常明显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例如,败血症病情越重,CRP升高越明显,通过监测CRP可以辅助判断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败血症患者,在检查时要注意采血等操作的轻柔,避免给儿童带来过多痛苦。对于老年败血症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在进行各项检查时要充分考虑其耐受情况,例如血培养等操作要谨慎进行,同时要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因为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败血症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败血症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以及检查对基础疾病的可能影响,例如血糖波动可能会影响血常规等检查结果的判读等,需要在检查前后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