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形成原因
肛周脓肿形成原因包括细菌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及其他因素。细菌感染有肛腺感染及其他细菌侵入,肛窦易受损致肛腺感染蔓延,肛周皮肤破损细菌可直接侵入;机体抵抗力下降包括全身性因素如患糖尿病、老年人及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局部因素如肛管直肠局部慢性炎症;其他因素有饮食习惯如长期饮酒、食辛辣及纤维少致便秘,职业因素如长期久坐久站致肛周血液循环不畅易引发脓肿。
一、细菌感染
1.肛腺感染
肛腺开口于肛管直肠交界处的肛窦处,肛窦易受损伤,如粪便干结擦伤肛窦,或腹泻时细菌易侵入肛窦并感染肛腺。肛腺感染后可蔓延至肛管直肠周围间隙。例如,研究表明,大部分肛周脓肿的起始病变是肛窦-肛腺感染途径,细菌在肛腺内繁殖,引起炎症反应,炎症进一步扩散,导致肛周间隙的化脓性感染。
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发生肛腺感染,但儿童由于肛窦相对较浅且肛腺发育不完善等因素,也可能因肛窦感染引发肛周脓肿,但相对成人发生率可能较低。而对于有腹泻、便秘等肠道功能紊乱情况的人群,肛窦受刺激机会增多,更易发生肛腺感染进而导致肛周脓肿。
2.其他细菌侵入
肛周皮肤破损后,细菌可直接侵入引起感染。比如肛周皮肤有外伤、搔抓等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细菌可趁机侵入,引发局部感染并形成脓肿。对于皮肤卫生状况差的人群,如不注意肛周清洁,皮肤表面细菌容易滋生,增加了这种感染风险。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会阴部卫生护理不当也可能导致肛周皮肤细菌感染几率上升。
二、机体抵抗力下降
1.全身性因素
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肛周脓肿。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机体的中性粒细胞功能受到影响,吞噬和杀菌能力减弱,使得感染不易控制,容易发展为肛周脓肿。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衰退,包括免疫功能下降,也较易发生肛周脓肿。例如,老年人群体由于基础疾病相对较多,且免疫功能减退,一旦有局部感染诱因,就更易引发肛周脓肿。
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如器官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被抑制,对细菌的抵抗力降低,肛周部位容易受到细菌侵袭而形成脓肿。
2.局部因素
肛管直肠局部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机体抵抗力。比如肛管直肠部位存在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炎症性疾病,会使局部组织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肛周脓肿。对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肠道黏膜处于炎症状态,局部的免疫屏障功能受损,细菌更容易在肛周周围间隙定植并引发感染。
三、其他因素
1.饮食习惯
长期大量饮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群,容易导致肛管直肠黏膜充血,局部抵抗力下降,且辛辣食物等刺激可使肛窦易发生炎症。例如,经常暴饮暴食、食用过多辛辣油腻食物的人,肠道功能紊乱,肛窦受刺激后易感染,进而引发肛周脓肿。
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的人群,容易发生便秘,便秘时粪便干结,排便困难,用力排便时易擦伤肛窦,导致细菌侵入引发感染。如一些长期低纤维饮食的人群,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增加了肛周脓肿的发生风险。
2.职业因素
长期久坐、久站的职业人群,如司机、办公室职员等,肛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容易使肛窦感染后炎症不易消退。久坐会导致肛周部位受压,影响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使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废物排出受阻,有利于细菌繁殖和炎症扩散,增加肛周脓肿的发生几率。例如,司机长时间处于坐姿,肛周部位血液循环受限,一旦有肛窦感染等情况,就较易发展为肛周脓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