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昏迷不醒属危急重症,需第一时间送具备救治能力医院,经询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明确病情后,维持生命体征稳定,进行溶栓、取栓等特异性治疗,防治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老年、儿童及有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采取个性化护理治疗,多学科协作以改善预后。
一、立即就医与初步评估
脑梗昏迷不醒属于危急重症,需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到达医院后,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前的身体状况、是否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神经系统查体以及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如头颅CT(可快速鉴别脑梗与脑出血等情况)、头颅MRI(对脑梗病灶显示更清晰)等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及脑梗的具体情况。
二、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1.呼吸管理:若患者呼吸存在问题,可能需要进行吸氧、使用呼吸辅助设备等措施。对于有呼吸抑制风险的患者,会密切监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2.循环支持:监测血压、心率等循环指标,脑梗患者可能存在血压波动,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脑灌注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比如对于血压偏低的患者,可能会采取适当的补液等措施来维持合适的血压水平。
三、脑梗的特异性治疗
1.溶栓治疗:如果患者符合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一般是发病后4.5小时内,部分情况可延长至6小时内),且没有溶栓禁忌证,可考虑使用溶栓药物。溶栓治疗的目的是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但溶栓有一定的出血等风险,医生会严格评估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
2.取栓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脑梗昏迷患者,在合适的时间窗内(如发病后6-24小时内,具体根据患者情况),可能会进行血管内取栓治疗,通过机械取栓的方式将血管内的血栓取出,恢复血管通畅。
四、并发症防治
1.肺炎:脑梗昏迷患者由于吞咽功能障碍等原因容易发生肺炎。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会进行吸痰等操作,同时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
2.压疮: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容易出现压疮,要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左右翻身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备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3.深静脉血栓:由于患者活动减少等原因,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可通过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使用抗凝药物(需严格评估出血风险后使用)等措施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脑梗昏迷患者各脏器功能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药物代谢等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老年患者的康复过程可能相对较慢,需要更长时间的护理和康复干预。
2.儿童患者(虽儿童脑梗相对少见,但若发生):儿童脑梗昏迷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在治疗上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更加精准。在护理方面要注重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如保持患儿体位合适,防止二次损伤等,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脑梗可能会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长期影响。
3.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脑梗昏迷患者,在治疗脑梗的同时,要继续控制基础疾病。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可能影响血糖的治疗措施,同时保证患者的营养支持等,因为良好的血糖控制等对于患者的预后也非常重要。
总之,脑梗昏迷不醒是紧急且严重的情况,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协作,采取及时、恰当的救治措施,并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和治疗,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