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药有哪些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药物包括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H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及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不同药物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病史等患者有不同使用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抑酸剂
1.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来减少胃酸分泌,常见的有奥美拉唑等。大量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反酸等症状,可改善胃内环境,为胃黏膜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一般均可使用,但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药物代谢减慢可能带来的影响,需密切关注肝肾功能;女性患者在孕期、哺乳期使用需谨慎评估利弊;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2.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通过竞争性抑制组胺H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其作用机制明确,临床应用广泛,能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的胃酸相关症状。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儿童需严格按照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老年人因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要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女性患者在特殊时期使用需考虑药物对内分泌等可能的影响;有消化道出血病史等情况的患者使用时要权衡利弊。
二、胃黏膜保护剂
1.铝碳酸镁:可以中和胃酸,并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挡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损伤。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铝碳酸镁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保护胃黏膜。儿童使用时需根据年龄和病情谨慎选择;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便秘等不良反应;女性患者在孕期、哺乳期使用需咨询医生;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关注血镁等指标变化。
2.枸橼酸铋钾: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促进溃疡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枸橼酸铋钾能辅助胃黏膜的修复。儿童一般不推荐使用该药物;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出现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女性患者在孕期、哺乳期禁用;有严重肾功能不全及肝病病史的患者禁用。
三、促胃肠动力药
1.多潘立酮:能促进胃排空,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的收缩,从而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研究表明,多潘立酮可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伴有的腹胀等胃肠动力不足相关症状。儿童使用时需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计算剂量;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女性患者在孕期、哺乳期使用需谨慎;有心脏疾病病史尤其是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密切监测心电图等情况。
2.莫沙必利:通过激动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强胃肠道运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症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肠动力障碍的患者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老年人使用时要关注药物对心脏等器官的影响;女性患者在特殊时期使用需评估药物风险;有胃肠道出血、肠梗阻或穿孔病史的患者禁用。
四、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
如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进行根除治疗,常用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如常用的有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等。对于儿童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需非常谨慎,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选择和剂量需要充分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女性患者在备孕、孕期、哺乳期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药物选择和时机需要综合评估,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有青霉素过敏史等情况的患者在选择抗生素时要调整用药方案;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在选择药物及确定剂量时要充分考虑肝肾功能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