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查血常规能查出来吗
儿童白血病查血常规能发现初步异常线索,如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异常,但血常规检查有局限性,特异性不足且无法明确白血病类型,当血常规提示可能患病时还需进行骨髓穿刺、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儿童出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就医全面检查评估以早期治疗。
一、血常规检查对儿童白血病的初步提示作用
血常规检查是儿童白血病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观察到一些异常指标,从而为白血病的诊断提供线索。
白细胞计数异常:白血病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出现明显异常。有的患儿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可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有的则可能降低,低于正常范围。例如,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有增高,部分慢性白血病可能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白细胞计数的异常改变是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在血常规上的体现。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异常:白血病患儿常伴有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减少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影响了正常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贫血程度可轻可重,轻度贫血时患儿可能仅有面色稍苍白,重度贫血时则会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后气促等表现。
血小板计数异常:白血病患儿的血小板计数也往往异常,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导致患儿有出血倾向,如皮肤出现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少数患儿也可能出现血小板增多,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二、血常规检查的局限性
虽然血常规检查能为儿童白血病提供初步线索,但不能仅凭血常规检查就确诊白血病。
特异性不足:血常规中的异常指标并非白血病所特有,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的血常规改变。例如,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引起白细胞计数的异常、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等。比如严重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可明显升高,同时可能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表现,容易与白血病的血常规改变混淆。
无法明确白血病类型:即使血常规提示有异常,仅通过血常规检查无法确定白血病的具体类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还需要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来明确诊断。骨髓穿刺是诊断白血病的金标准,通过骨髓穿刺可以观察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形态、比例等,从而准确判断白血病的类型,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儿童白血病的其他相关检查
当血常规检查提示可能存在白血病时,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其他检查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是确诊白血病的关键检查。医生会在患儿的骨髓部位抽取少量骨髓液,进行细胞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多项检查。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分析,可以确定是否有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以及白血病的具体分型等。例如,通过细胞学检查可以观察到大量原始和幼稚细胞,这是白血病的典型表现。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对于白血病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往往伴有特定的基因异常,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发现这些异常基因,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判断患儿的预后情况。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伴有PML-RARα融合基因,通过检测该融合基因可以辅助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影像学检查:为了了解白血病细胞是否浸润其他组织器官,还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例如,胸部X线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有肺部浸润等情况;CT或MRI可以用于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是否有白血病细胞浸润,这对于白血病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儿童白血病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一些异常线索,但不能据此确诊,还需要结合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来明确诊断。在儿童出现血常规异常等可疑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白血病,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