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根治术步骤
肛周脓肿根治术包括术前准备(患者评估与肠道准备)、麻醉(根据患者选择合适麻醉方式)、手术操作(切口选择、切开排脓、寻找内口、处理内口及瘘管)、术后处理(伤口处理、抗感染治疗、饮食与排便指导)等步骤,各步骤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儿童患者在各环节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时间、肛周疼痛、肿胀等症状的发展过程,了解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为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可能增加,需在围术期积极控制血糖。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营养状况,保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术后恢复。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明确肛周脓肿的位置、大小、与括约肌的关系等。对于女性患者,还需注意与妇科疾病的鉴别。
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有无感染及感染程度,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增加手术出血风险,传染病筛查是为了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
2.肠道准备
术前1-2天进少渣饮食,如米粥、面条等,以减少肠道内容物。
术前晚及术晨进行灌肠,清洁肠道,防止术中污染,对于儿童患者,灌肠时要注意力度和液体量,避免损伤肠道。
二、麻醉
1.麻醉选择
对于成人患者,可根据情况选择局部浸润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或骶管麻醉等。局部浸润麻醉适用于单纯低位肛周脓肿,操作相对简单;腰麻或骶管麻醉适用于位置较深或范围较大的肛周脓肿,可使患者术中无痛。
儿童患者多采用全身麻醉,以保证手术在无痛、肌肉松弛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儿童因疼痛不配合而影响手术操作。全身麻醉时要严格根据儿童体重等情况准确用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三、手术操作步骤
1.切口选择
根据肛周脓肿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切口。对于低位肛周脓肿,一般选择放射状切口,切口应尽量靠近肛门,以减少对肛门功能的影响。如果是高位肛周脓肿,可能需要做弧形切口或多个切口。例如,坐骨直肠窝脓肿,常采用距肛门2-3cm处做弧形切口。
2.切开排脓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脓腔,排出脓液。要注意彻底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对于儿童患者,操作要轻柔,避免过度损伤周围组织。
3.寻找内口
这是根治术的关键步骤。可通过探针探查,从脓肿切开处伸入探针,沿脓腔走向寻找内口,内口多位于肛窦处。对于复杂的肛周脓肿,可能需要结合肛门镜检查来准确找到内口。在儿童患者中,由于肛窦等结构相对较难辨认,需要更加细致地操作。
4.处理内口及瘘管
找到内口后,以内口为中心,将感染的肛窦、瘘管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一并切除。对于低位单纯性肛周脓肿,可将瘘管全部切开,使其成为开放伤口;对于高位肛周脓肿或复杂性肛瘘(由肛周脓肿发展而来),可能需要采用挂线疗法等处理瘘管,挂线疗法利用橡皮筋的慢性切割作用缓慢切开瘘管,可减少肛门失禁的风险。在儿童患者中,挂线疗法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橡皮筋,控制结扎的松紧度,避免影响肛门发育。
四、术后处理
1.伤口处理
术后定期换药,一般术后第2天开始换药,用碘伏等消毒剂清洁伤口,去除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对于儿童患者,换药时要安抚患儿情绪,动作轻柔。
根据伤口情况可放置油纱条等引流物,促进伤口从底向外愈合。
2.抗感染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抗生素,一般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2天,若有感染迹象可适当延长使用时间。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要注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适合儿童的抗生素。
3.饮食与排便
术后饮食应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可口服缓泻剂,如对于儿童患者,可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必要时使用小儿专用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导致伤口出血或疼痛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