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早期有发热、贫血、出血倾向、骨关节疼痛等症状。发热可呈低热、中度发热或高热,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致免疫力下降易感染且反复,抗生素效差;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等,因白血病细胞抑制正常造血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出血倾向有皮肤瘀点瘀斑等,因血小板生成和功能异常;骨关节疼痛以下肢骨骼常见,因白血病细胞浸润刺激周围组织,不同年龄儿童表现和受影响因素各异。
一、发热
1.表现情况:儿童白血病早期常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低热(37.5~38℃左右)、中度发热(38.1~39℃左右)或高热(39℃以上)。发热原因主要是白血病细胞浸润机体,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发发热。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约50%以上的儿童白血病患者早期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且发热往往反复出现,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2.年龄及生活方式影响:儿童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在生活方式方面,若儿童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不良环境因素,会增加白血病发生风险,进而更容易出现发热等早期症状。对于有家族白血病病史的儿童,其发生白血病的概率相对较高,早期发热等症状出现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
二、贫血
1.表现情况:患儿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等贫血表现。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使得红细胞生成减少。一般来说,贫血症状会逐渐加重,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可能会出现皮肤黏膜苍白,甲床、眼睑结膜等部位尤为明显,而且活动耐力下降,比同龄儿童更容易感到疲倦。研究显示,儿童白血病早期贫血的发生率较高,约有60%左右的患儿在早期就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
2.年龄及病史影响:不同年龄儿童均可能发生,对于有先天性基因突变等遗传病史的儿童,发生白血病导致贫血的风险更高。在生活方式上,如果儿童长期处于营养不均衡状态,比如缺乏铁、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也可能影响造血功能,加重贫血表现,同时也会增加白血病发生几率,使得贫血等早期症状更易出现且加重。
三、出血倾向
1.表现情况:儿童白血病早期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影响了血小板的正常生成和功能,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例如,患儿皮肤可能会无缘无故出现一些小红点或小瘀斑,按压不褪色;鼻出血可能较为频繁,难以自行止住;牙龈出血在刷牙或进食时容易发生。有资料表明,约30%左右的儿童白血病早期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表现。
2.年龄及特殊人群影响:对于婴幼儿等小年龄儿童,家长在护理时需更加留意皮肤、鼻腔、口腔等部位的出血情况。如果儿童有过长期接触某些可能导致骨髓抑制的药物或化学物质的病史,会增加白血病发生风险,进而更容易出现出血倾向等早期症状。在生活方式方面,经常接触有辐射的环境等也会影响儿童造血系统,促使出血倾向等症状出现。
四、骨关节疼痛
1.表现情况:部分患儿会出现骨关节疼痛,以下肢骨骼疼痛较为常见,如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疼痛,有时也会累及上肢骨骼。疼痛原因是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骨质等部位,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尤其是在活动或按压疼痛部位时哭闹加剧。临床观察发现,约25%左右的儿童白血病早期会出现骨关节疼痛症状。
2.年龄及个体差异影响:不同年龄儿童对疼痛的感受和表达有所不同,小年龄儿童可能更难以准确表达疼痛部位和程度,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对于有过外伤等病史但经检查无明显骨关节损伤的儿童,若出现不明原因的骨关节疼痛,要警惕白血病的可能。在生活方式上,过度运动等可能会掩盖或加重疼痛表现,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运动后的身体反应,以便早期发现白血病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