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严重吗
新生儿败血症是较为严重的疾病,病情进展快,早期症状不典型,早产儿病情更重;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血培养是金标准;治疗主要是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并支持对症治疗;预防要从产前、分娩、新生儿护理及医护操作等多方面入手,需重视早期诊断、治疗与预防以降低其发生风险。
一、新生儿败血症的严重性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它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一旦发生败血症,病情进展往往较为迅速。从病理机制来看,病原体感染后可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炎症反应,导致多个器官功能受损。例如,研究表明,败血症可能影响新生儿的心血管系统,导致血压不稳定;还可能累及呼吸系统,引起呼吸急促、发绀等表现;对神经系统也有影响,可能出现嗜睡、惊厥等症状。
(一)病情进展快的体现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体温不稳定、拒奶、精神萎靡等非特异性症状,但病情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对感染的耐受能力差,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有害物质容易在体内快速扩散,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比如,在血液系统方面,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等;在泌尿系统,可能出现肾功能损害等情况。
(二)对不同年龄段新生儿的影响差异
对于早产儿而言,其免疫系统和各器官发育更加不成熟,发生败血症时病情往往更为严重。早产儿的皮肤黏膜屏障功能更弱,更易让病原体侵入,而且其肝脏解毒功能、肾脏排泄功能等都比足月儿差,使得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更易在体内蓄积,加重病情。而足月儿相对早产儿在器官功能发育上稍成熟些,但一旦发生败血症,若未及时诊治,也会迅速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
二、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要点
诊断新生儿败血症需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首先是临床表现,除了前面提到的非特异性症状外,还可能有黄疸加重、肝脾肿大等表现。其次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异常,如白细胞增多或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会升高,这是因为感染引发了机体的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时会迅速升高;血培养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通过血培养可以明确是否有病原体生长,并进一步进行药敏试验,为选择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不过,血培养阳性率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在使用抗生素后送检等情况。
三、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原则
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一旦怀疑或确诊败血症,应尽早使用抗生素,而且要足疗程用药。在选择抗生素时,依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来选用合适的药物。同时,还需要进行支持对症治疗,比如维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对于体温不升的新生儿要注意保暖,但要避免过度保暖导致脱水等情况;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保证氧气供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新生儿,如合并休克时要进行抗休克治疗,合并DIC时要进行相应的抗凝等治疗。
四、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措施
预防新生儿败血症至关重要。在产前,孕妇要注意孕期卫生,避免发生感染性疾病。如果孕妇有感染,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病原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在分娩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受到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对于新生儿,要保持皮肤、黏膜的清洁,勤换尿布,保持脐部干燥,避免脐部感染。同时,要合理喂养,保证新生儿有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增强其免疫力。另外,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总之,新生儿败血症是比较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