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的后遗症状会有什么
脑血栓会引发运动、认知、语言、吞咽、二便等多方面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有肢体瘫痪及运动协调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功能障碍有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表现为吞咽困难;二便失禁包括尿失禁和大便失禁,不同情况有相应影响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如康复训练、控制基础病、注意进食方式、加强护理等
一、运动功能障碍
1.肢体瘫痪:脑血栓可能导致一侧肢体(如上肢或下肢)肌力下降甚至完全瘫痪,这是由于脑部负责运动调控的神经受损,影响了神经信号向肌肉的传导。不同年龄层的患者,康复预后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年轻且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相对更有恢复运动功能的潜力,但都需要长期进行康复训练来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和运动协调性的改善。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控制好基础病能为运动功能恢复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运动协调障碍:表现为精细运动困难,如无法准确完成拿取小物件等动作,这是因为脑部控制运动协调的区域受损,使得肢体运动的精准度下降。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可能会加重运动协调障碍的程度,所以患者需要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协调训练。
二、认知功能障碍
1.记忆力减退:患者可能出现近期记忆力明显下降,难以记住刚发生的事情,这与脑部负责记忆存储和提取的神经结构受损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认知功能随年龄有自然衰退趋势,脑血栓导致的认知障碍可能会加速这种衰退。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会进一步损害认知功能,所以需要戒烟限酒并进行认知康复训练来改善记忆力。
2.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长时间保持对某一事物的注意力,这是由于脑部神经传导受到影响,干扰了注意力的调控机制。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控制不稳定可能会加重认知功能障碍中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需要严格控制血压来稳定病情。
三、语言功能障碍
1.失语症:包括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无法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能流利说话,但内容无法被他人理解)等多种类型,是因为脑部语言中枢受损所致。不同年龄的患者恢复语言功能的难度不同,儿童患者相对成人可能有一定的语言代偿能力,但也需要专业的语言康复训练。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患脑血栓后语言功能障碍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康复过程中需要家人的耐心陪伴和积极配合训练。
2.构音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发音不准确,是由于支配咽喉部肌肉运动的神经受损,导致发音器官协调运动障碍。生活方式中过度用嗓等情况可能会影响构音障碍的恢复,所以患者需要避免过度用嗓并进行构音训练。
四、吞咽功能障碍
1.吞咽困难:患者可能出现进食时呛咳、吞咽不畅等情况,这是因为脑部神经受损影响了吞咽反射的正常传导。老年人本身吞咽功能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脑血栓导致的吞咽困难可能会使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误吸、肺炎等并发症,所以对于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进食方式,如采用半流质饮食、小口进食等。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高血糖可能会影响神经修复,进而影响吞咽功能的恢复,需要严格控制血糖。
五、二便失禁
1.尿失禁:脑部神经受损影响了对膀胱排尿的控制,导致尿液不自主排出。不同性别的患者在二便失禁方面可能没有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患者可能在日常护理中需要更多的卫生防护措施。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二便失禁更容易引发皮肤问题,如压疮等,所以需要定期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脑血管疾病且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加强护理,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大便失禁:肠道排便控制功能受到影响,出现大便不自主排出的情况。这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增加了护理的难度,需要关注患者的饮食结构,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以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促进大便失禁情况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