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有前兆吗
儿童白血病前兆表现有发热(反复、用抗感染药效果不佳)、贫血相关表现(面色苍白、乏力)、出血倾向(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骨关节疼痛(四肢长骨关节隐痛等),若出现多种前兆表现需警惕,进一步检查包括血常规(发现白细胞等异常)和骨髓穿刺(确诊及判断类型等)。
一、儿童白血病的前兆表现
(一)发热
1.特点:儿童白血病早期常出现发热症状,可为低热,也可为高热,体温多在38℃-39℃甚至更高,且发热反复,使用一般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等物质,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约有一半以上的儿童白血病患者首发症状是发热。
2.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婴幼儿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对白血病细胞引起发热的反应可能表现得更不典型,而对于学龄儿童,若平时生活中没有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热且常规治疗无效,需警惕白血病可能。
(二)贫血相关表现
1.面色苍白:由于白血病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患儿会出现面色逐渐苍白,口唇、甲床等部位也会显得苍白。这是因为血红蛋白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所致。一般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可能更易发现孩子面色较以往明显苍白,而对于能表达的儿童可能会诉说头晕等不适。
2.乏力:患儿会感到容易疲倦、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比如原本能正常奔跑玩耍的孩子,现在稍微活动就会气喘吁吁、没精神,这也是贫血导致机体缺氧、代谢功能紊乱的表现,不同年龄儿童表现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都能感觉到与以往不同的体力变化。
(三)出血倾向
1.皮肤瘀点、瘀斑:皮肤可出现散在的瘀点、瘀斑,多发生在下肢等部位,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抑制了正常血小板的生成,使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导致的。婴幼儿皮肤较薄,瘀点、瘀斑可能更易被察觉,而学龄儿童可能因碰撞等原因容易忽视早期的小瘀点,但如果频繁出现且无明显外伤诱因,就需要引起重视。
2.鼻出血:儿童白血病患儿可能会反复出现鼻出血,而且止血相对困难。这是因为血小板数量不足以及凝血因子功能异常等原因,使得鼻腔黏膜出血后不易凝固止血。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不会准确表达鼻出血情况,家长可能发现孩子经常揉鼻子、鼻腔有血迹等情况。
(四)骨关节疼痛
1.表现:部分患儿会出现骨关节疼痛,以四肢长骨、关节部位为主,如膝关节、肘关节等,疼痛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及骨膜,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不会准确描述疼痛部位,而是表现为哭闹、不愿活动肢体等情况,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
2.年龄影响:婴幼儿由于不能准确表达疼痛,家长需格外留意孩子是否有肢体活动异常、莫名哭闹等情况;学龄儿童可以明确指出疼痛部位时,若出现骨关节疼痛且持续不缓解,要考虑白血病的可能。
二、需警惕的情况及进一步检查
(一)需警惕的情况
如果儿童出现上述多种前兆表现,如长期反复发热、面色苍白进行性加重、频繁出血倾向、骨关节疼痛持续不缓解等,就需要高度警惕儿童白血病的可能。
(二)进一步检查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是初步筛查白血病的重要检查,会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可升高、正常或降低)、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计数异常等情况。例如白细胞可能明显增高,出现大量异常的原始和幼稚细胞,或者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
2.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是确诊白血病的关键检查。通过抽取骨髓液,进行细胞学、免疫学等多项检查,能够明确是否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从而确诊白血病以及判断白血病的类型等。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骨髓穿刺操作需在无菌、规范的操作环境下进行,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状态和身体耐受情况,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