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发病原因
癫痫的引发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脑部疾病和全身或系统性疾病。遗传因素使部分人群患癫痫风险增高;脑部疾病中先天性脑发育异常、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疾病可引发癫痫;全身或系统性疾病里代谢紊乱的低血糖、低血钙及中毒的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会导致癫痫发作
一、遗传因素
癫痫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许多癫痫类型与基因异常相关。例如,一些单基因遗传疾病可直接引发癫痫,如儿童期起病的结节性硬化症,其致病基因已被明确,约三分之一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中有此类患者的人群,后代患癫痫的风险相对增高,不同基因位点的突变会导致癫痫发病年龄、发作类型等有所差异,在有癫痫家族史的人群中需密切关注相关健康状况。
二、脑部疾病
1.先天性脑发育异常:胎儿在胚胎发育时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感染、药物、射线等,可导致大脑结构异常,如大脑灰质异位、脑回畸形等。这些结构异常会使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从而引发癫痫。例如,大脑灰质异位症患者,异位的灰质神经元会异常放电,导致癫痫发作,在儿童时期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可能持续存在癫痫发作的情况。
2.颅脑外伤:头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后,可能引起颅内出血、脑挫裂伤等,这些病理改变会导致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与癫痫发病风险相关,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癫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外伤患者。例如,交通事故导致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受伤后的数月至数年可能出现癫痫发作,且外伤后的脑软化、脑萎缩等继发改变也会增加癫痫的发病几率。
3.颅内感染: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颅内感染,如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寄生虫感染等。感染会导致脑组织炎症、水肿,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例如,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由于炎症累及脑膜及脑实质,可引发癫痫发作,在感染得到控制后,部分患者仍可能遗留癫痫的后遗症,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颅内感染后发生癫痫的风险相对较高。
4.脑血管疾病:无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还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都会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等改变,进而引发癫痫。例如,脑梗死发生在大脑重要功能区时,容易导致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而出现癫痫,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受到压迫和损伤,也会增加癫痫的发病风险,中老年人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也是癫痫的高发年龄段之一。
三、全身或系统性疾病
1.代谢紊乱:
低血糖:血糖水平过低时,大脑神经元的能量供应不足,影响其正常的电生理活动,从而引发癫痫。常见于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使用不当、长时间未进食等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剂量过大或未按时进餐时,血糖迅速下降,可能出现癫痫样发作,及时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可缓解,但反复的低血糖癫痫发作可能对大脑造成损害。
低血钙:血钙降低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导致神经元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引起癫痫发作。多见于儿童佝偻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患者。儿童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吸收不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则是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钙代谢紊乱,这些情况都可能引发癫痫,需要及时纠正钙代谢异常来预防癫痫发作。
2.中毒:
药物中毒:某些药物使用过量或过敏等可导致癫痫发作,如抗精神病药物、抗组胺药物等。例如,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剂量调整不当或个体差异时,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导致癫痫发作,在精神疾病患者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重金属中毒:长期接触铅、汞等重金属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引发癫痫。例如,职业性接触铅的工人,如果防护不当,铅进入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出现癫痫发作等症状,需要避免长时间接触重金属环境,并进行相应的驱铅等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