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之后半身瘫痪想要康复
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运动、平衡与步行、物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康复等方面。肢体运动训练分阶段进行,考虑不同人群特点;平衡与步行训练依基础逐步开展并注意安全;物理治疗有针灸推拿和理疗,针对不同人群调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涵盖穿衣、进食、如厕等;心理康复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支持疏导。
1.肢体运动训练:早期可进行床上良肢位摆放,防止关节挛缩畸形。之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步开展被动运动,由治疗人员帮助活动瘫痪肢体,维持关节活动度;当患者有一定肌力时,进行主动运动训练,如让患者尝试抬手、伸腿等动作,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训练强度和方式需有所调整,儿童由于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训练要更注重趣味性和安全性,避免过度疲劳;老年人则要考虑身体机能衰退情况,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性别方面无本质差异,但不同性别的患者可能因日常习惯等因素在康复配合度上略有不同。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高血压,运动时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血压过高导致意外。
2.平衡与步行训练:当患者肢体运动有一定基础后,进行平衡训练,可从坐位平衡开始,逐步过渡到站位平衡,借助平衡板、拐杖等辅助工具进行训练。之后进行步行训练,包括站立迈步、摆臂等动作,训练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摔倒。年龄较小的儿童平衡训练需在专业人员密切监护下进行,防止因平衡能力差而受伤;老年人平衡功能较差,训练时要选择平稳的场地,必要时有人陪同。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在步行训练时要密切关注心脏情况,出现不适及时停止训练。
物理治疗
1.针灸推拿: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推拿可以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于中风后半身瘫痪患者,针灸选穴常根据经络循行和瘫痪部位选取相关穴位,如上肢瘫痪可选肩髃、曲池等穴位,下肢瘫痪可选环跳、足三里等穴位。推拿手法要轻柔,根据患者肌肉紧张程度和耐受情况调整力度。儿童由于皮肤娇嫩,针灸推拿时要特别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老年人皮肤松弛,推拿时力度也不宜过大。有出血倾向或皮肤破损感染的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推拿。
2.理疗:包括电疗、磁疗等。电疗可通过电流刺激神经肌肉,促进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磁疗则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不同的理疗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情况和参数设置。儿童进行理疗时要选择合适的电流强度和磁场强度,避免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老年人身体耐受性差,理疗时要密切观察反应,及时调整参数。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医疗设备的患者要避免使用磁疗等可能影响设备功能的理疗方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1.穿衣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穿衣动作,如先穿瘫痪侧肢体,再穿健侧肢体,选择宽松易穿脱的衣物。对于儿童,要选择适合其体型的衣物,方便训练穿衣;老年人可能因关节活动受限,要选择带有拉链、魔术贴等方便穿脱的衣物。
2.进食训练:训练患者自己进食,从使用勺子、筷子等餐具开始,根据患者手部功能情况调整餐具。儿童进食训练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避免食物洒出;老年人要防止呛咳,选择合适的食物质地,如将食物打成糊状等。
3.如厕训练:帮助患者进行如厕相关训练,如从坐便器上起坐等动作,教导患者掌握排便排尿的时机。儿童如厕训练要逐步引导,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老年人要注意如厕时的安全,防止跌倒。
心理康复
中风后半身瘫痪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康复。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家人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儿童患者可能因身体残疾产生自卑等心理,要通过游戏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老年人可能因长期患病产生消极情绪,要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心理医生的专业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