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是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因性激素波动或减少引发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绝经分自然和人工两种,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病;其症状包括月经紊乱、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高发于4555岁女性,不良生活方式、既往病史及家族遗传倾向会增加发病风险;诊断需结合年龄、症状及相关检查综合判断;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激素补充治疗和非激素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有精神疾病史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女性,在治疗时分别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诱发精神症状和改善生活方式。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定义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因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绝经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自然绝经是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是指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受放射治疗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
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表现
1.月经紊乱:这是围绝经期常见症状,可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持续时间长及经量增多或减少。
2.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及胸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症状轻者每日发作数次,重者十余次或更多,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
3.精神神经症状:围绝经期妇女往往出现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不能自我控制等情绪症状。记忆力减退也较常见。
4.泌尿生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出现阴道干燥、性交困难及反复发生的阴道炎,排尿困难、尿急及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
5.心血管疾病:绝经后妇女糖脂代谢异常增加,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较绝经前明显增加。
6.骨质疏松: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缺乏,使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导致骨质丢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严重者可致骨折。
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发人群及影响因素
1.年龄:一般发生于4555岁的女性,这个年龄段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
2.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3.病史:既往有妇科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病史的女性,在围绝经期更容易出现相关症状。有家族遗传倾向,家族中母亲或姐妹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较重者,其发病风险可能更高。
四、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
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表现,结合妇科检查、激素水平测定(如血清卵泡刺激素、雌二醇等)、超声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五、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
1.一般治疗:心理疏导,使绝经过渡期妇女了解这是一个生理过程,以乐观的心态相适应。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坚持身体锻炼,健康饮食,增加日晒时间,摄入足量蛋白质及含钙丰富食物,以预防骨质疏松。
2.激素补充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等情况。但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不明原因阴道流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禁用。常用药物有雌激素、孕激素等。
3.非激素药物治疗:对于有睡眠障碍、情绪问题的患者,可使用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等进行对症治疗。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加重原有疾病。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2.有精神疾病史的女性:这类女性在围绝经期可能精神症状更明显,需家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谨慎选择,避免使用可能诱发精神症状的药物。
3.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女性: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以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



